外报:胡锦涛提四点希望 为香港未来进行战略定位
视频:胡锦涛出席香港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讲话实录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日发表社论说,胡锦涛向香港特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努力维护基本法的权威;第三,努力提升竞争力;第四,努力加强人才培养。堪称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针对香港的成绩与问题,对香港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文章摘编如下:
201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日。站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感的时间节点上——回看过去15年的香港,经历过挫折与痛楚;战胜过危机与挑战;迎来了辉煌与希望。今天,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四点“希望”中,香港又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15年前,当米字旗伴着《天佑女王》的乐曲降下,五星红旗在中国国歌中冉冉升起,香港摆脱了100多年来的屈辱历史,从此她的命运与中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曾几何时,有悲观者担心那令世界侧目的“香港奇迹”将成为过去时,西方舆论甚至称“香港已死”。然而,15年来,香港依旧保持着她的繁华与荣光,击碎了那些唱衰的妄言。尽管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SARS疫情、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啸,但香港经济总能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急关头化险为夷,它那平均增速达5%的经济总能快速恢复元气。而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美国传统基金会及《华尔街日报》亦连续18年将香港列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
解构香港的成功,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国两制”的创造性的成功实践。回归后,香港既有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没有改变,其健全的法治与自由港的特色更没有改变。一国与两制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得到良好磨合。
当然,在“一国两制”实践中,在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复杂变化的环境下,香港依然存在很多老问题,也面临诸多新挑战:
经济上,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外向的城市经济体,受外围国际经济环境的冲击较大;经济发展结构不合理,过于偏重地产、金融等少数服务业,经济“空心化”明显,泡沫化风险增大。面对至今仍不断深化、扩散,阴霾难消的欧债危机,香港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民生方面,联合国相关报告已将香港列为全亚洲贫富最悬殊的城市。香港的执政团队,在如何落实中央政府“以人为本”执政方略的课题上,仍然有很多功课要做。也许这正是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特别强调“以人为本”这四个字的深意所在。香港在体味成长的阵痛时,在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中,面临与大陆一样的“科学发展”课题。
胡锦涛向香港特区新一届政府和社会各界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二,努力维护基本法的权威;第三,努力提升竞争力;第四,努力加强人才培养。堪称是中央政府审时度势,针对香港的成绩与问题,对香港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无论是港人、大陆人,或是海外华侨华人,也许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共性:就是总对未来怀着希望。有了这样的“希望”,背靠得天独厚的大树,我们坚信:香港的前路必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当然这个“背靠祖国”不仅在于在物质上定期领取惠港“礼包”,还在于借助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庞大的市场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在于在一国两制不断创新的实践之路上,不断提高香港社会和谐程度,创造新的经济辉煌,实现新的文明进步。
专题:香港回归1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