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台湾经济如何才能脱离苦情式发展?
中新网7月18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8日发表社论说,台湾经济结构已形成“苦情式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有关税额抵减的相关措施,必须与在台湾投资额度连结;其次,当局领导人或“行政院长”必须定期追踪这些产业或建设的实质投资与对就业的贡献;最后,建议谨慎提出负责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由当局领导人或“行政院长”宣布发展计划与落实执行。
文章摘编如下:
台湾经济情势是否已有春燕归来?没有人可以给肯定答案。但从去年冬季以来,确实让台湾人民有股冷飕飕的感觉。台湾经济结构已陷入“不对称”的发展型态,亦即当全球经济复苏时,我们的经济虽有正向成长,但仍然“别人吃肉、我们仅喝汤”,惟一旦全球面临经济低迷之际,台湾衰退幅度却不比别人轻,台湾经济结构已形成“苦情式的发展”。
台湾在1980年代的平均经济成长率有10%的高水平,1990年代转为中高成长的6%;进入21世纪,2000年迄今的平均成长率更沦为只有2%至3%的窘境。台湾是小型、外贸导向的新兴经济结构,然而目前经济发展似已提前落入如同已开发地区的低缓区间,却无已开发地区的高所得与自主发展的基础;更令人忧心忡忡的是,台湾经济成长动力的引擎正在明显减速中。
从过去30年的经济成长历程,台湾变成苦情式的发展结构,其主因是“政府”追求立即可见的经济发展数据、企业追求马上实现获利,但是在经济发展与竞争力的根基奠定不足,纷纷呈现出代工式的生产与台湾接单、岛外生产的快餐式架构。面对此一经济结构发展的窘境,“政府”手中的振兴经济筹码又有多少呢?
过去20年来“政府”经济发展政策未能洞烛先机,使得目前可采用的有效振兴经济政策相当有限,我们仅提出以下几个建议。首先,有关税额抵减的相关措施,必须与在台湾投资额度连结。“政府”要鼓励在台湾有实质投资的企业,追求在台湾有扩延式的经济发展结构,而非鼓励台湾接单、岛外生产”的模式。其次,当局领导人或“行政院长”必须定期地追踪这些产业或建设的实质投资与对就业的贡献,而相关计划的执行,二位首长必须以负责任的方式加速执行,而非推给行政官僚负责。最后,我们建议谨慎提出负责任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活化公有资产或提高“政府”举债上限的一定幅度下,由当局领导人或“行政院长”宣布发展计划与落实执行,奠定台湾的长期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