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国民党中常会依旧吸引台湾政坛新生代
中新网9月3日电 香港《大公报》3日刊出评论说,随着国民党组织架构改革,中常委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吃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对于台湾政坛新生代来说不失为初试啼声的好机会,如今也成为吸引政坛新鲜血液、培养明日之星的组织机构,别具意义。
文章摘编如下:
国民党日前进行了“最高决策机构”中常会选举,41人角逐32个席次,当选机率颇高。相较于两个月前,民进党权力核心中执会改选过程中尔虞我诈的派系倾轧,国民党这次选举却平静如水,不仅参选人数少,也缺乏高知名度的脸孔,让媒体找不到炒作的切入点。
中常会和中执会分别是国民党和民进党最高决策机构,何以在改选过程中却一冷一热?难道是民进党人追逐权力的热情甚于国民党人?非也。民进党已连输两次“大选”,政治资源匮乏,党内各项要职,尤其是掌握决策大权的中执会,更是各个派系不可多得的政治舞台,好比是饿狼猎食,若遇强手,必会拼个你死我活。而国民党是“执政党”,政治资源丰沛,出路自然较多,既然拥有整片森林,又何需把自己吊在一棵树上呢?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国民党中常委所拥有的权力已大不如从前,头上的光环已渐渐消褪,一些国民党精英当然不愿为已是“明日黄花”的中常委费心思了。
国民党以党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四年召开一次大会,闭会期间则由中央委员会行使职权,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闭会期间由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常会)执行职权。因此,国民党的决策权最终是落在中常会手上。目前中常委共39席,其中32席每年由党代表投票产生;另外7席为指定中常委,包括5位政务官、青工会总会长及青年团总团长。
当年国民党退至台湾后,蒋介石沿用“以党领政”的决策模式,中常会理所当然地成为决议各项党政事务并推动重要政策方向,决定提名人选的权力核心机构。当时为配合每周四上午举行的“行政院”例会,还将中常会召开的时间订于每周一及每周三上午举行,由蒋介石亲自主持,讨论并议决有关岛内及党、政、军等事务的运作和政策方向,“行政院秘书长”也会在会上报告“内阁”拟订的重大政策方向与法案内容。中常会对此讨论后,隔天把决议交给“行政院”执行。虽然党章规定中常委由210名中央委员选出,但早年的人选多是由党主席钦定,因此,中常委实际上是党主席的人马,也是政治行情的风向标。当时国民党精英为挤进中常委,可谓绞尽脑汁,竞争异常激烈。
但随着国民党组织架构改革,尤其是2005年马英九首次当选党主席后主张“党政分际”,并另成立“中山会报”讨论重要事务。
国民党中常委在一些人眼里可能是“吃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对于政坛新生代来说不失为初试啼声的好机会。连胜文借2005年首次高票当选中常委而迈开从政第一步,经过几年历练,现已成为两年后台北市长选举的热门人选。今年也有两位“政二代”当选,包括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的儿子吴志刚和世盟总会长饶颖奇女儿饶庆铃。中常委虽然失去昔日的权力光环,但如今却成为吸引政坛新鲜血液、培养明日之星的组织机构,别具意义。(朱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