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评中国长假游客“井喷”:不能要钱不要命
中新网10月8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出评论说,十一黄金周期间,中国多个景区接待游客量都创出新高,均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高客流量压力。分析认为,景区管理者和监管者不能“被钱冲昏”,必须对游客超过极限的景区加强监管或预警或分流,必要时对“超载”景区采取严惩惩罚,都不能“要钱不要命”。
文章摘编如下:
山东省知名景区2日普遍出现游客“井喷”现象,泰山、崂山等5A级景区接待游客量纷纷创出新高。但尽管各景区均承受了前所未有的高客流量压力,但是未见有景区主动发布安全预警,以分流游客。
“有多大肚子吃多少饭”,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然而,山东很多景区的“肚子”就那么大,却依然“吃”个不休。尽管高客流量能为景区带来更多收入,但这种只顾数钞票不顾服务质量、景区保护和游客安全的做法,让人看了异常焦虑。
显然,每个景区的承受力都是有限的,但山东很多景区看上去似乎是无限的。按理说,景区最大承受力是多少,景区管理者很清楚;或者地方旅游管理机构对当地景区的最大承受量应有相应规定,每个时段景区有多少游客,也应有监控。但山东的这些知名景区,让人们看到了例外。
景区游客超过极限会出现哪些问题?华山景区就给出了答案。这样的场景不仅让游客快乐游变成了“倒霉游”,而且,还潜伏很多不安全因素。
众所周知,很多自然景区并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地势险峻。游客过多,不仅景区的服务质量会打折扣,还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事故造成伤亡。因此,无论是山东知名景区,还是其他省市景区,都不能“要钱不要命”。诚如山东省旅游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所言,“游客的安全是第一位的,一旦发生一起恶性事故,可能一天赚的钱就全搭上了。”很多景区之所以在“超载”情况下不预警、不限客,大概是因为被贪婪的收入欲望冲昏了头脑。
在笔者看来,管理者或许“被钱冲昏”,但监管者不能“被钱冲昏”。必须对游客超过极限的景区加强监管或预警或分流,必要时对“超载”景区采取严惩惩罚。政府和民众都要意识到,即使景区不怕“撑死”,游客也怕“死”,因为人的生命权远远比旅游权更重要。
景区安全第一需要通过制定景区核载量、监控客流量、惩罚“超载”来保障。绝不能拿游客的伤亡当警钟,而要靠科学的管理来预警。(张海英 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