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吁内地完善假期制度 莫让黄金周成一锅粥
10月2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游客如潮。当日是中秋、国庆连休长假的第三天,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迎来井喷客流。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中新网10月8日电 香港《大公报》日前刊出评论说,溜狗、打球、做俯卧撑,这些平时只能在其他场合见到的情景,却出现在车水马龙的高速公路上。而各大景区更是人满为患,丽江近万游客找不到住处,深圳大梅沙海滩人多得看不到沙子,三亚海滩成垃圾场,西湖见人不见桥,黄山游客爆满,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
文章说,在这个中秋与国庆双节叠加的集中长假里,黄金周乱成了“一锅粥”,突然爆发的客流放大了原本有的一切细小缺陷:交通、住宿、环境、餐饮、娱乐、公共设施……
应该说,每逢长假,“堵”字当头,这并不是新鲜话题。蓬勃发展的国内经济、国人旺盛的旅游需求、相对珍贵的长假资源,再加上中国人口基数过于庞大的既定事实,一旦受到集中放假的需求刺激,必然会呈现井喷式出游的景象,“长假遇堵”其实是可预见的管理难题。
文章指出,因为长假里的拥堵困扰,并不仅仅因为旅游资源匮乏,当中衍生出的诸多问题,其实是日常社会管理“短板”的集中反映。如果对黄金周缺乏系统周密的休假制度保障,没有足够细致的管理预案,对可能出现的管理问题在分析预警、信息发布、服务援助方面不落实,等长假客流高峰来临时,再推出“临时抱佛脚”的管理措施,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文章说,有专家建议取消黄金周改为短假,而把假期平衡到年休假中,分段休假,既可给景区带来稳定收益,旅游者也不会因为拥堵而降低了消费质量。这当然是个多赢的安排,但关键是能否真正采取措施让带薪休假“落地”。
文章认为,要使假期制度安排能最大限度满足社会良性发展与公众需求,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就有必要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作出符合公共利益的选择。(郑曼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