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诚品
在书柜和人丛中游荡数匝之后,
我才发现这家诚品的装潢其实保持了台北诚品的风格,
是我自己一时“错位”了,
我妄想寻回一点它所代表的台湾人文气息,却忘了这里是香港。
从台湾返港不久,就迫不及待地到新开张的诚品书店参观。时当夜晚,华灯初上,铜锣湾人潮熙熙攘攘。好不容易找到诚品所在的商场,原以为在楼下,不料仍须搭电梯扶摇直上八层楼。我的老花眼怕光,一进商场就被铺天盖地的霓虹灯照得目眩耳昏,赶快戴上黑眼镜,在各家名牌商品店中穿梭摸路,也看不到诚品的招牌。
好不容易上了电梯,一不小心,按错了键,直上12楼,出了门又要搭自动扶梯下来,像是坐游乐场的摩天轮,急转直下。老婆有惧高症,看到玻璃窗外的花花世界,大呼“我惊!”我想从后面扶她一把,却差点连自己也摔了下来。真像在演一幕21世纪的刘姥姥进大观园。惊魂甫定,总算找到了诚品,顿觉进入另一个幽暗世界,只见四壁整整齐齐摆满了书,眼前身旁也堆满了书,然而就是看不清书名,雾里看花,光线太暗了!似乎故意和楼下商场的霓虹灯打对台,令我一时不知身在何处。
在书柜和人丛中游荡数匝之后,我才发现这家诚品的装潢其实保持了台北诚品的风格,是我自己一时“错位”了,我妄想寻回一点它所代表的台湾人文气息,却忘了这里是香港。这片“小台北”被架空在楼上,脚下不是纯朴的台湾人情乡土,而是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资本主义香港市场。它又像是一小座“空中花园”,只不过还是被商场包围得密不透风。而这座新建的商场,模式和旺角的朗豪坊和尖沙嘴的The One如出一炉,在有限的地面空间拔高而起。这种建筑提供的是刺激和欲望,甚至故意带给你一种不稳定的感觉,让你失落在一座外星球上,对我而言,实在不敢领教。然而在这个故作虚幻的商场世界中树立一个“诚”实的文化品牌,又谈何容易。
什么是诚品一贯的特色?从我这个老顾客的立场看来,至少表面上有两点:品味和气氛,两者都需要书本以外的东西陪衬。它不见得要卖书,却要培养一种阅读风气,导致买书;它让年轻人有一个歇脚的地方,甚至可以随意从书架上取书来读,坐在地上也无妨。台北的敦南店尤其如此。然而在香港,空间如此逼迫,又如何坐得下来?敦南店里柜台旁边就是咖啡店,付完账顺便喝一杯,或与友人相约在此会面,或到地下一层的小吃店用餐。把书本、阅读、社交和消费连在一起,是诚品发展的秘诀。其目的则是育文化于日常生活之中,并提高其质素。在香港如法炮制,行得通吗?
台湾的商场并不发达,文化并没有完全被商场所包围,而自有其独立性。诚品每年举办无数场演讲、座谈和其他文化活动,吸引了不少人参加。有一位建筑师朋友在诚品竟然开了一门建筑课!他需要的书籍和教材,诚品不惜从美国运来以专柜方式发售,连我这个外行人也沾光学到不少。当年《中时》和《联合》两大报所做的文化事业,现在几乎由诚品一手包办。“校园内不能开的课程,在诚品开!”在台湾做到了。香港呢?当晚我看到一位来自台湾的文化人坐在一个“座谈”(Forum)角落演讲,但场面和敦南店的相比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诚品改变了台湾的文化环境,台湾的文化环境也改变了诚品,这一切看来顺理成章。香港呢?诚品如何在铺天盖地的商品中先站一席地(目前做到了),再设法发展,改变香港的文化环境,而不被它吞没,这个任务就艰巨多了。
望诚品好自为之。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文/李欧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