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意华媒:从《1942》谈信仰 如今我们缺失什么?

2012年12月17日 1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11月27日,导演冯小刚(中)携电影《一九四二》主创——编剧刘震云(左三)、制片人王中磊(左)与主演张国立(左二)、徐帆(右三)、张默(右)、王子文(右二)亮相上海首映发布会,并与媒体直接交流。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中新网12月17日电 意大利欧联通讯社17日刊出评论说,如今的我们,大多早已告别贫困,我们不需要再为温饱问题挣扎,如果说《1942》里的人们没有信仰,那么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反思,在吃饱喝足后我们需要为自己寻找信仰。

  文章摘编如下:

  自11月29日起,国内各大院线热映由冯小刚导演执导的电影《1942》,时过半月,许多观影者在论坛里发表了影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后感。而大多数影评表示《1942》引人深思,人们从历史的提醒下开始思考现状,人们不禁问道为何我们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生活得不踏实?曾经是因为灾难和贫穷,那么今天是为什么?如今的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

  有人说我们还是太缺钱。纵观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发展,如今国民物质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都比以前优越了许多,绝大多数人已没有温饱问题,很多人已过上富足的生活。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热衷于攀比金钱有多少地位有多高,拜高踩低成了自然规则,谁也不愿被踩在脚下,可是金钱和权力难有顶峰,要有多少钱才算不缺钱呢?

  有人说我们缺乏安全感。是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话题引向怀旧,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们反而开始怀念起过去一个院儿的街坊邻居挤在一起看一台电视机的相对贫穷的生活。细问他们缘由道是因为如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善意在慢慢流失,生活中缺少了情谊。成功时能共享喜悦的朋友在减少,失败时却多了幸灾乐祸的旁观者。真情善良和祝福的画面在褪色,虚伪背叛和防备的细菌在滋长,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

  引用一位网友看完《1942》之后的观后感作答:“中国人的灾难正是没有信仰引起的。”人们正是因为没有信仰才会空虚,因为空虚才需要疯狂的敛财来填补,因为热衷敛财才会迷失本性,因为迷失本性才会缺乏安全感,因为缺乏安全感才会用践踏他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可是金钱怎能取代信仰,伤害别人又怎能获得心灵的安稳?

  如今的我们缺乏的正是信仰。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对信仰的定义。

  笔者看来,信仰就是一个念想一种精神需求,存在于心灵最深入最纯粹的地方,不在乎它是一个伟大的主义还是一个平凡的梦想,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座右铭,只要它存在,心就不会空虚。当你绝望到想要放弃一切时,只要想到它就会找到继续下去的动力;当你痛苦到极点恨不能死去时,只要感到它的存在就有勇气承受一切苦难;当你在光怪陆离的森林里迷失不知不觉随大流走向梦想的反方向时,只要想起它就能及时修正不小心偏离的轨迹;当你在财富和权利的引诱下摇摆不定时,只要想到它就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一切诱惑。

  信仰是人生的导航,是一种伸张正义的侠义,是一股坚持自我的信念,更是一种坦然淡然的生活态度,让人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这几年我们总能从新闻里看到社会丑陋的一面。有人推崇拜金主义,有人虐待年老的父母,有人有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人为利益出卖亲友,有人仇富有人欺贫,太多太多负面的事件让我们对社会失望恐惧,对他人防备疏离,这些不都是没有信仰造成的吗?这是社会的悲哀,不也正是我们的悲哀?我们需要一股力量,当我们走到绝境或者面临困苦和挑战时支撑我们坚定不移正正直直地走下去。

  如今的我们,大多早已告别贫困,我们不需要再为温饱问题挣扎,如果说《1942》里的人们没有信仰,那么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反思,在吃饱喝足后我们需要为自己寻找信仰。(廖曼伶)

【编辑:程涛】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