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媒:畸形优越造成“要死在编制内”的扭曲
视频:研究生考环卫工落败 称死也死在编制里 来源:广东卫视
中新网1月16日电 美国《侨报》15日刊出社论说,有报道称,有研究生在应聘环卫工人时发誓“就是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分析称,形成这种扭曲心理的根源,主要还是遭遇体制内人员“活着的畸形优越感”。死在“编制内”的一赌,不仅会让自己的人生黯然无光,可能还会被波涛汹涌的改革潮流所遗弃。
文章摘编如下:
大陆媒体近日报道,哈尔滨市公开招聘的448名环卫工人中有7名研究生,22名研究生落选。落选者之一王洋称:“户口差异导致就业、福利、教育等社会保障的不同,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人们印象里,环卫工不仅收入低廉,工作还十分辛苦,但这多为“编制外”的临时工。一旦身处“编制内”,不仅收入“旱涝保收”,各种福利也“水涨船高”,与大街小巷挥扫帚的聘用工有本质区别。
事业编制的环卫工招录之所以异常火爆,引起无数本科生研究生“竞折腰”,目的多是冲着“事业编制”而来。有了“事业编制”,首先意味着端上了“金饭碗”,其次是有了在所有事业编制单位中调动晋升的基础,在特殊情况下也为步入仕途创造了条件。
公务员由原来的“干部身份”演变而来,“逢进必考”虽然设置了“公平”门槛,但进了体制的门,就意味着上了“终身保险”,进,可以通向权力,退,可以旱涝保收,不进不退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各种福利待遇,都会随着工作年限的积累稳步增长。
事业编制单位和公务员相比,除了招录方式有区别外,“进门”后的各种待遇并没有本质上差异。
这种畸形体制下,体制内人员享受着“大锅饭”,享受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不仅限制了体制内人员的“活力”,也滋生出一系列复杂问题,包括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下、安于现状、追逐权力等;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设置了重重障碍,更扭曲了很多大学生对社会价值的判断。
新闻报道中这位王洋研究生把人生的赌注“押”在“编制内”,形成这种扭曲心理的根源主要还是遭遇体制内人员“活着的畸形优越感”,但人们也相信这种“畸形优越”不可能永远延续下去,只能是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段“烦恼”。
笔者坚信,发誓“就是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一赌,不仅会让自己的人生黯然无光,可能还会被波涛汹涌的改革潮流所遗弃。(朱永华 作者系大陆国企管理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