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国地方经济洗牌西部崛起 增长格局变革
中新网2月19日电 香港《文汇报》19日刊发一组有关内地省份经济成绩单的报道。报道称,在历经金融危机洗礼与新一轮复苏之后,各地排名“大洗牌”:西部地区集体“崛起”,在去年增幅榜前十中独占八席。
经济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西强东弱”、“西高东低”将在中长期延续,区域版图和增长格局的变革已经发生。
重庆贵州连续两年居三甲
从经济增速看,西部板块的整体崛起引人注目,三年间多数西部省份从榜尾大幅跃升至前列。在2010年的增速榜上,西部板块中仅内蒙古、陕西、广西跻身前十,其余省份均居于榜单的中下游,甘肃、贵州更列倒数四五位。而到2011年,榜单后十位中已不见西部省份的身影,西部板块整体前进至中游,贵州更变异军突起实现史上最快增长,前进至榜单并列第二名。而去年,除重庆、贵州连续两年高居增幅榜三甲外,云南、甘肃、陕西、四川、青海五省以超过12%的增速占据四至八席,此外,西藏、新疆则实现12%的增长与吉林并列第十,内蒙古和广西增长相对稍慢也达到11.7%和11%。
江苏首进五万亿元俱乐部
而在东部沿海板块,继续“包尾”增幅榜的后五名,在后十名中亦占据七席,惟天津受益于滨海新区增长,以13.8%的增速蝉联全国冠军,这已是天津连续第三年位居全国之首、第五年名列三甲;第二经济大省江苏在2012年获得历史性突破,GDP首次进入“五万亿元俱乐部”(另一个是广东),更为增速榜上进步最大的东部身份,从2010年惨居榜单倒数第二,三年间前进9位,在全国经济回落的背景下,GDP增速的降幅却为各省最少。此外,处于海西经济区的福建,以11.4%的增速升至排行榜的15位,比上一年前进四名,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发改委专家:西部炽热东北寒冬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指出,各地区的经济总量在不断攀升,但增长速度却出现大幅波动,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速降幅最大,中部其次,东部再次,西部最少,这显示了西部内陆地区在这一轮经济波动中,不仅保持了较高增速且稳定性较好。西部地区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的快速增长和出口的良好势头,东北地区虽投资增速最快但遭遇到外贸的寒冬,中部地区的工业增速则全面下滑。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国力认为,目前京、沪、粤、浙等东部省份,工业化程度较高,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面临较大压力。
东部提升城镇化 西部推进工业化
内地四大区域经济定位早已明朗,东部地区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西北和西南地区扩大边境贸易,东北地区增强制造业支撑作用。
北京经济专家分析认为,未来东部省份的经济增长点在于提高城市化质量,构建“大都市区”;而中西部地区则以四大工业化布局推动增长极的爆发。
东部地区既是内地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示范区域。经济学家、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分析,如今东部地区发展遇到困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完全依靠成本优势、规模效应成为世界工厂,中小城镇在产品技术上不具备可持续的竞争力,而在上海、广深、京津为核心的东部沿海中心城市,长期聚集着两亿多流动人口,但核心城市无论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都难以满足需求。
管清友认为,东部地区未来将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转向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发展方向,构建“大都市区”的规划,未来东部基建投资增长的空间仍大。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宝良也认为,未来东部将转向以城市经济为重心,教育、文化、医疗保健、养老、旅游、设计研发经济、房地产、物流航运、金融、会展等将是该区域经济的支柱,新增工业项目尤其是大型工业项目将减少,工业区域将转移。
“外需疲弱和物流高成本都会造成中西部无法复制沿海地区以世界市场为背景的经济增长模式,内需成为中西部工业化的动力所在。”管清友认为,可从四个方向来构建中西部的产业布局,第一,成都、重庆可以承接转移东部沿海部分产业,第二,山西、湖南以资源为导向形成产业集聚,第三,内蒙古、河南充分打造现代农业相关产业,第四,新疆、湖北等利用政策优势,植入新型产业。
内地四大区域板块
东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0省(市)
中部: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占全国GDP份额两成多
西部: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省(区、市),占全国GDP份额一成多
东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在全国GDP中的比重为0.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