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媒:日本财相与首相安倍唱“反调”为哪般?
中新网2月22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22日刊出评论说,日本首相安倍上台后“势头”很顺,其各项政策基本得到了民众认可,支持率节节高升。而强势安倍有可能被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在此情况下,麻生太郎及时站出来唱唱“反调”,但愿能让安倍晋三猛踩“刹车”,不至于将日本经济带入另外一个新极端。
文章摘编如下:
2月18日,在日本参院预算委员会的听证会议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讲话,称“金融宽松有很多种办法。可以从市场购买国债,或者像国际社会讨论的那样购买外债。”但是,第二天,日本副首相兼金融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就站出来表态,否认了作为金融宽松政策的一环、日本央行购买外国债券的方案。
麻生太郎是日本政界有名的“大嘴”先生,过去不时因为在公开场合下“失言”而让其他政府官员出来为其“澄清”讲话意图。但是,这一次,麻生太郎却当了一次“救火”先生。他的“异见”似乎使安倍晋三有所清醒——20日,安倍在国会答辩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称“(日本)无需购买外债”
安倍晋三与麻生太郎可谓“老搭档”了。在2006年安倍第一届首相任期期间,麻生就担任过外务省大臣和自民党干事长的职务。去年安倍再次拜相,依然把麻生安排在自己身边,职务相当于内阁“二把手”。两人如此相依,皆因他们同属“鹰派”,政见相同,配合默契。那么,麻生此番为何要站出来否认领导讲话呢?
2012年岁末,安倍晋三带领日本自民党以绝对优势重新夺回政权,第二次当上日本首相。此后,他便大刀阔斧开始推行“安倍经济学”,意图通过超宽松货币政策、财政支持及增长战略“3把火”,让冰冷已久的日本经济重新复燃。这其中,最引发争议的就是依靠无限量印制钞票来刺激经济的超宽松金融政策。
为了顺利推行自己的经济政策,安倍不惜顶住批评向日本央行施压,给后者设定完成2%的通胀目标,强迫日本央行配合政府出台新一轮货币宽松措施。“安倍经济学”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让日元迅速贬值,从而刺激国内消费,抑制通缩,并改变长期以来因为日元汇率过高而使日本外贸经济受损的局面。
应该说,安倍政权运营了近两个月,其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还是比较顺利的,宽松货币政策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近期,日元对欧元已经贬值30%,对美元贬值了20%。日元兑美元汇率也跌至94∶1,达到三年来的最低点,而日经指数上涨了2%。自2012年10月份以来,日本股市上涨了30%。日本经济界拍手称好。
但是,由于日本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很大,因此,日元的波动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如今,日元飞速贬值就令许多国家大为不满。在日前举行的西方七国集团(G7)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以及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都有国家指责日本政府的举动是蓄意“挑起货币战争”。
好在日本政府及时开展游说,在上述两个会议期间向各国解释了“安倍经济政策”的内容。加之,欧美许多国家早先曾经率先实施了多轮“货币贬值”措施。因此,G20结束之时并未点名批评日本政府,只是发表声明,要求各大国“避免竞相让货币贬值”。可以说,日本在G20会议期间侥幸“逃过一劫”。
但是,安倍晋三18日在参院预算委员会听证会议上有关“购买外债”的讲话,有可能再次将日本推上“风口浪尖”。因为此前日本政府还有理由说明“量化宽松措施是为了拯救日本国内经济”,如果“购买外债”,就等于表明“日本是在‘故意’干预市场汇率”。这种举动将越过敏感的政治界线,招致各方非议。
还有,日本在G20会议上之所以侥幸“逃过一劫”,是因为批评日本的多是新兴国家。而美国并未发话。美国认为安倍只是“故伎重演”,其经济政策效果不会持久。也有观点认为:美国有信心在“关键时刻”逼日本“就范”。上世纪80年代全球爆发“货币战”,最终美国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
安倍晋三发表“购买外债”讲话,恰值他二度就任首相后的首次访美前夕。尽管他一上台就表明了访美意愿,尽管他一再强调要重新构筑“坚实”的日美同盟。但普天间机场搬迁、“鱼鹰”运输机的安置、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等一系列横亘在日美间的矛盾问题,注定使安倍此次访美行程绝非坦途。而他此时的“失言”或导致日元与美元的再次“碰撞”,这将令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变得极为不快。
安倍上台后“势头”很顺,其各项政策基本得到了民众认可,之前几次民调,安倍内阁一改以往政府“高开低走”的局面,支持率节节高升。而强势安倍有可能被大好形势冲昏了头脑。在此情况下,麻生太郎及时站出来唱唱“反调”,但愿能让安倍晋三猛踩“刹车”,不至于将日本经济带入另外一个新极端。(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