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报:性犯罪低龄化 日青少年成网络控被害堪忧

2013年04月01日 1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4月1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3月30日刊发文章称,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和普及,加之互联网的发达,日本青少年对电脑、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对网络传输的内容缺乏监管致使不良信息泛滥,导致日本的性犯罪高发低龄化。如何加强对网络不良内容的监管、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引导,日本不能不多加考虑。

  文章摘编如下:

  长时间沉迷网络,吃饭或走路时也忘不了玩儿手机,这是眼下相当一部分人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和普及,加之互联网的发达,不但成年人对电脑、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种依赖性还在呈现低龄化趋势。日本青少年就是如此。

  在日本某综合研究所不久前对785名小学生进行的调查中,约1成平时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近3成最想得到这两样礼物。小学四至六年级的男女学生每天分别使用电脑39分钟、27分钟,玩游戏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小时19分和1小时8分,看电视普遍超过3小时,而每天看书的时间分别只有34分钟和54分钟。

  而Video Research公司近日的调查显示,617名被调查的青少年电脑使用率为44.2%,其中接触网络的比例高达86.4%,80%浏览网页、查询资料,40%观看、下载视频,30%玩网络游戏。此外,8成以上的青少年母亲表示非常在意子女上网做什么,约6成母亲在孩子上网时会陪伴,约5成母亲会采取措施避免孩子浏览有害网站。

  虽然接受这两项调查的青少年都不足千人,也有相当比例的家长关注子女的上网情况。而且,在生活节奏日渐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网络强大连接的功能满足了青少年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得以便捷地获取信息。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弱等因素,青少年过多接触电脑和网络仍然是一件令人担忧的事情。

  日本文部省从1979年开始进行学校保健统计调查,2010年调查时,日本小学生视力不满最低标准0.3的比例已经增至7.55%,而1979年调查时这一比例仅为2.67%。此外,视力不满1.0的小学生比例高达29.91%,幼儿园青少年视力不满0.3的比例也上升至0.79%,同比增加0.18%。

  造成如此结果,小型游戏机和手机的普及是主要原因。因为接触电子产品不仅易于产生视疲劳,户外活动也相应减少。而户外活动不足、用眼过度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近视。除了给个人生活带来不便,近视高发还会在未来对日本一些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视力制约,迫使日本向海外转移产业,增加支出。

  但与此相比,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对网络传输的内容缺乏监管致使不良信息泛滥,因此导致的性犯罪高发低龄化。

  据日本警察厅数据,2012年日本全国青少年色情犯罪案件同比增加9.7%,1596起的数量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青少年色情犯罪受害者共计1264人,小学生所占比例高达56.3%,低龄青少年受害的倾向进一步加剧。此外,65448名少年触犯刑法这一数字虽创下“二战”以来最低记录,但性犯罪的少年人数有所增加,中学生超过6成。455名少年犯有强奸、猥亵罪,同比增加31.5%,中学生则占到287人。

  性犯罪高发低龄化的原因多种多样,如正处于性成熟阶段、学校和家庭性教育的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日本情色产业高度发达众所周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成为网络信息传输的端口,情色内容肆意流行且使用者低龄化趋势明显,可想而知,电子产品必然对性犯罪低龄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结果就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低龄青少年成为犯罪目标,受不良内容诱惑的青少年犯下罪责。

  有研究证明,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成为性犯罪的对象,由此产生的焦虑、恐慌、抑郁等精神障碍终生都难以消除,不但日后更容易对他人实施暴力行为,而且会形成固化的变态人格。现在这些遭遇情色犯罪的日本青少年,未尝不是未来潜在的犯罪者乃至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少子化趋势有增无减的日本也不例外。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接触的内容、成长的环境,对一生都会有难以磨灭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如何加强对网络不良内容的监管、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引导,日本不能不多加考虑。

【编辑:丁文蕾】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