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安倍经济政策是双刃剑 或致贸易摩擦

2013年04月02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安倍晋三。  

  中新网4月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日刊文指出,安倍晋三推出振兴日本经济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但这样的政策不仅会对日本国内的“银发族”造成冲击,也可能会给周边地区的经济体带来贸易摩擦,将给本区域经济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后果不可低估。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自去年底第二度上台以来便推行激进的经济政策,信誓旦旦要振兴日本经济,结束长久以来备受通货紧缩困扰的局面,一时给日本市场注入不少活力,号称“安倍经济学”。

  虽然他到任至今只有三个月,便已经在国内外博得好评,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市场已开始相信,安倍似乎已经为停摆了超过20年的日本经济找到了“回魂丹”。

  所谓的“安倍经济学”,首先是步美国后尘,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远在2001年日本便是此政策的先行者。而所谓“量化宽松”,便是打开印钞机大印钞票,作为购买公债和私人债券之用。其次是批准高达13万亿日元的补充财政预算,通过公共开支为国内创造60万个新工作机会,并将经济增长推高2个百分点。第三,便是推行结构性改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说明,在政治上素以鹰派见称的安倍,在经济上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鸽派。

  2周前,他更委任提倡宽松货币政策的黑田东彦为日本央行行长,以取代较为保守谨慎的白川方明。后者正是因为不满安倍向央行施压,刻意推行无限量的宽松货币政策而提前辞职。

  看来,安倍已经找到他在货币政策的最佳搭档。两者结合,无疑是敲锣鼓昭告天下,丰沛的资金将充斥日本市场,导致日元下贬,也引发通货膨胀,长远而言日元兑美元汇率将持续下跌,反之东京股市则将辗转飙升,而目前还只是个起点。

  事实上,“安倍经济学”已经产生不小的效应。过去半年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已经贬值2成,而东京股市更在短短五个月内狂升50%。嗅觉敏锐的投资者,早已从股汇二市获利不菲。全球最著名的投机大师索罗斯以及为数不少的对冲基金,从去年底开始便已洞烛机先,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外汇市场上沽空日元,从中套取巨额的盈利。

  令人不解的是,日本参与美国式的货币贬值游戏,必然会在电子产品、汽车等方面成为美国强劲的竞争对手,给美国的出口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美国官方却从未发出一句怨言。反观中国,过去数年来都因人民币升值未能达到美国官方的预期,频频遭到美国政客的指责,罪名是强行将人民币汇率控制在超低水平,从而剥夺了美国的商机和工作机会。这凸显了美国对中日两国的汇率持有双重标准,冷热态度于斯可见。

  但是,颇令投资者眉开眼笑的“安倍经济学”,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宽松货币政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日本政府已将今年的通货膨胀目标订为2%)和货币贬值,将鼓励日本国内的共同基金和富有阶层将现金转移到国外,例如购买美元资产或转投其他股市。这些热钱将推高其他市场的资产价格,也间接将通货膨胀输入他地。受惠于日本投资者的市场短期内固然一片繁荣,可是一旦热钱撤离,将给市场带来巨大的震荡。1997年的东亚金融风暴,便是前车之鉴。

  对于日本国内单靠储蓄养老的“银发族”而言,通货膨胀将使他们的储蓄不断萎缩,削弱他们的购买力。要知道,年龄超过60岁的银发族占日本人口的25%,而这些人正是1970至1980年日本经济奇迹的功臣。他们也持有绝大部分的日本公债。用通货膨胀来惩罚缔造经济奇迹的功臣,似乎于理不合。同时,随着通胀逐渐升级和储蓄不断萎缩,“银发族”是否会抛售只提供固定回报的公债,转移投资方向,则是一大问号。

  另一方面,随着“安倍经济学”的效应逐渐增强,或许也将给周边经济体带来一定的威胁,甚至引发贸易摩擦。对于同样依赖电子出口的韩国、台湾地区等,最不愿意看到的便是更具竞争力的日元。同一因素,对于韩国的汽车出口也将是一大打击。当周边经济体被迫随顺潮流进行货币贬值,那将给本区域经济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后果不可低估。

  “安倍经济学”能否成功的带领日本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深渊,目前尚言之过早,但如果安倍旁若无人的舞动利剑,最终会让人感到不安。(郑英豪)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