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报:日本未有全面右倾化 右翼政客温床难根除

2013年05月30日 15: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5月30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30日刊文指出,日本当权者所表现出来的右倾化并不能代表整个日本政坛和民众的右倾倾向,这些政客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外交上的强硬来为自己获取选票。世界各国在警惕日本政治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时应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让这些政客有大展拳脚的土壤。

  文章摘编如下:

  在很多人看来,安倍晋三执政以来的半年内,日本正在急速地全面地右倾化,例如安倍晋三本人提出的“侵略定义不定论”,“村山谈话不继承论”,高调推动修改宪法,否认侵略历史,加强所谓的传统教育,增加自卫队军费等,副首相麻生太郎等四名阁僚加上168名国会议员参拜靖国神社,超过历年规模,代表新政治势力的桥下彻发言否认“慰安妇”存在等。

  中国和韩国对日本政治的右倾化和军国主义复活表示了高度的警惕,连盟国美国也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忧虑。对日本部分政治家的极其不负责任和混淆黑白的言行,当然要表示愤慨和警觉,需要同这些非正义的成分坚决斗争,但同时也要注意注意不要预设日本已经全面右倾化的认知结论。

  日本是否已经全面右倾化

  首先,我们要冷静和严格区分日本部分政治家的右倾化(甚至右翼)和日本民众的普遍右倾化,两者会互为影响,但不能把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毫无疑问安倍内阁的右倾色彩浓重,这是不是等于日本政坛全面保守是另外一回事。回想日本民主党在历史问题上的处理是相当出色的,首相和几乎所有内阁成员没有参拜过靖国神社,在对吞并韩国慰安妇问题上表示了诚恳的道歉,如果没有钓鱼岛问题中日关系在民主党执政期间本来可能有大发展,这就说明至少日本政坛不是铁板一块。即将举行的参议院选举执政联盟的公明党,就不愿意同自民党共同发表执政宣言也是一个证明。而用部分政客的言行来判定整个社会是不是右倾就更需要谨慎了。

  《朝日新闻》5月2日的舆论调查显示,54%受访者反对自民党修改宪法96条来放宽修宪门槛(赞成为38%),对于宪法第9条52%回答不需要修改 (回答需要修改39%)。《每日新闻》5月3日的舆论调查则显示,46%反对修改96条高于支持的42%。尽管很多日本人希望宪法修改,但是对于自民党在不讨论如何修改而先从手续上入手降低门槛的做法显示了高度的警惕,正因为这样,自民党在参议院的选举纲领中放弃写入修改96条的内容。

  《日经新闻》与美国的国际战略研究所今年初共同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赞成强化日本防卫能力仅五成左右。日本政坛的急速向全面右倾化发展不大可能。要记住安倍晋三去年高票当选首相并不是因自民党人气高,而是因为选民们对于民主党的失望,这属于逆淘汰的结果。

  有人认为目前安倍晋三的暂时克制主要为的是参议院选举,如果成功,安倍晋三将会原形毕露。但是应当看到过度右倾化的任何挑衅行为不会没有代价,近期的事实证明在外交上会牺牲同中韩甚至美国的关系,而在国内会造成社会分裂,失去民众支持和遇到来自其他政党的反对。对于石原慎太郎那样的民粹主义,即使那些相对保守层也保持警惕,在他们看来石原是所有问题的始作俑者,而且由于石原的介入导致修改宪法变得希望更小。

  第二,需要认识到希望日本不出现右倾政治家是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关键不在于彻底消除他们的存在,而在于如何缩小他们生存的土壤。日本政治家右倾化的动机大致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类可以称为“天然右倾者”或者“坚定右倾者”,他们往往是顽固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的极右翼,日本存在的极右保守层民众是他们能够生存的土壤,对于这些人说什么中日友好大局为重都是没有用的。

  第二类可以成为“机会主义右倾者”,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能否因为显示右倾而获得更多的选票。当双边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外交问题上的强硬即使不会得分,也不至于失分(至少不会因为这个原因失去保守选民的支持)是这些政治人物的主要逻辑。他们的指导思想是选票和政治利益,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

  笔者在日本多年的判断,日本国民中大多数人在政治上并不偏右,中间道路的人很多,这些人群是摇摆的(swing group),他们在政治上更加关心的是经济问题,而对于政治的右倾化的关心是偶尔性(occasional)的,但部分政治家要利用一些话题,把一部分选票往自己的阵营拉拢就需要一些话题。(张云)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