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媒: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需打破文化隔膜
中新网6月4日电 美国《侨报》3日刊文指出,中美双方对彼此战略取向的判断受文化沟通程度的影响。所以除了经济、军事等议题,即将到来的“习奥会”也应该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盛会,来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交流,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文章摘编如下:
两个试图跳出大国冲突“历史窠臼”的元首,即将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观察家认为,“习奥会”议题依次为经济、军事、网络安全等。中美之间在上述问题上确实需要加强沟通。不过,双方更应就文化方面的议题开展交流。
“习奥会”是一次中美文化的交会
没有繁文缛礼的元首会晤,体现了独特的“礼仪”,而礼仪属于文化范畴。换言之,这次会晤的特殊形式本身就是在展示美国的政治文化、外交文化。美国总统素有在农场、营地等私人场所会见外国政要的传统,这实际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美国建国之初,无论是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还是第三任总统杰斐逊,都非常钟爱自己的农场,这些农场常常成为美国的政治中心。农场庄园不只是体现美国总统们的个人生活情调偏好,背后也反映着美国经济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等历史传承。
习近平和奥巴马在这样的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氛围的环境下会晤,不能不受文化的熏染。所以说,这次会晤本身就是一次中美文化的交会。双方对彼此文化取向的感知和接受能力,将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会晤的成效。
由于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性和美国文化的开放创造性,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并不必然像某些学者主张的那样走向“文明冲突”,双方有可能在文化上不断地既碰撞又吸收,达成某种较好的交融共处状态,而这种状态将为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美对彼此战略取向判断受文化沟通程度影响
就当前而言,中美元首加强文化方面的沟通有着紧迫性。这是因为,文化既影响着大国自己的发展取向,也影响着大国对外部的看法。中美两国目前在文化传统、文化思维上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会影响到彼此对两国关系的判断。比如,如果奥巴马不能充分理解和信任中国文化中“和为贵”、“国泰民安” 等思想,就很难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抱有信心,也很难理解中国在主权上的敏感和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追求。
双方在经济、军事上的一些观点,也取决于对彼此战略取向的判断,而双方对彼此战略取向的判断又受文化沟通程度的影响。
中国人对美国文化的认识比美国人对中国文化了解多
由于中国已经实行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对美国历史文化纵然仍旧有许多不够了解的地方,但整体上,比起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要多得多、全面得多。美国民众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了解也依旧有限,许多美国人是通过过时的新闻片、陈查理电影(从1926年到1949年,美国4家电影公司拍摄了49部以中国侦探陈查理为主角的系列影片)、李小龙和成龙功夫片接触到中国的。在陈查理电影中,中国人无一例外都是精明、狡猾的;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片也丝毫不足以展示一个全面的特别是现代的中国。
有机构针对中国历来强调的“尊老”、“尊师”和“集体主义”观念设计场景进行调查,结果美国人中分别有67.50%、88.50%、57.20%表示反对和不认同。美国从高层到民间对中国文化的隔膜之深,阻碍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因此,此次“习奥会”,双方应把文化议题纳入重要的范畴,进一步推动双方在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和交流。(邓清波)
专题:国家主席习近平美洲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