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参院选举获胜 分析称中国应冷静应对日右翼风潮

2013年07月22日 10: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7月21日投票的日本参议院大选最终以执政两党自民党和公明党获得过半数以上议席而宣告胜利。执政党在众参两院都占有半数以上议席,仅改变了“扭曲国会”局面,也宣告自公两党将迎来3年以上的长期执政。图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21日晚在自民党总部的开票中心。中新社发 高越 摄  


 

视频:日媒:安倍政权并非高枕无忧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7月22日电 日本参议院选举投票结果出炉,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拿下121个改选席位中的76席,在参院中占据议席过半,安倍晋三成为六年来首位控制国会众参两院的强势日本首相。境外华文媒体指出,此次选举或使安倍避免再一次成为短命首相。对日本当下政局,中国基于民情国情,不容对日示弱,才有望突围。

  安倍或摆脱短命首相宿命

  香港中通社援引日媒报道指出,联合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加上非改选的议席,两党占据了参议院过半数议席。从而终结了朝野政党分控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局面。

  香港《经济日报》指出,由执政党控制参众两院,有利安倍施政之外亦为保其3年执政任期铺路,有望成为小泉纯一郎后首位长期领袖。由于下次改选,将于2016年举行,控制参众两院可避免安倍踏上数名短命前首相的旧路,需为被迫妥协换取政策通过,大大增加安倍长期执政的机会。

  香港《大公报》22日刊文指出,如果将日本政治比作一架天平,那么左翼和右翼就分别是两端的砝码,保持着天平自身的平衡。然而,现在情况已然发生了改变。左翼失声,政治右倾,这就是日本当前的图景。

  BBC中文网援引分析人士指出,参院选举获胜既不意味着安倍将一定有能力推动更根本的经济改革,也不能有助缓和因历史和领土纠纷而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的外交僵局。

  台湾“中央社”援引东京日本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岩井奉信的话说,迄今反对安倍晋三的是反对党。但从今以后,安倍可能得面对党内的反对势力。他能否像现在一样维持领导地位,目前还言之过早。

  “中央社”还指出,安倍赢得压倒性胜利,也可能鼓励他雄心再起,想解除美国在1947年强加于战败国日本的和平主义束缚。这可能妨碍改善与中国大陆和韩国的关系,日本与两国都有领土争议。而且安倍并未排除前往东京引起争议的靖国神社,他至今尚未与中韩首脑举行会谈。

  新加坡《联合早报》社论指出,一个更为重要的观察点,将是安倍胜选后的民族主义倾向,将如何冲击日本的对外关系。与他2006年第一次担任首相时不同,安倍第二度上台后的右倾色彩特别浓厚,尤其在对华政策方面。安倍在外交上的强硬立场,或许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国内政治威信,不失为选举的手段之一。但与此相关的历史责任问题,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安诉诸爱国主义所采取的极端保守立场,并不利于日本在东亚的地缘政治利益。

  分析称安倍政府应把重点放在经济

  香港《经济日报》22日指出,自民党今次如预期般大胜,安倍经济政策固可在国会畅通无阻,然而日本经济转晴除依赖日圆贬值,结构调整更重要,对此安倍至今却未能令人满意,前政府多番失败更令外界心急如焚,成为自民党选后急需交代的要务。

  台湾“中央社”指出,安倍晋三说过,今后仍将聚焦在经济上,方法是“安倍经济学”三箭: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支出和结构性改革。但外界担心,执政联盟大胜反而会削弱安倍推动经济改革的决心,因为自民党许多国会议员受抵制变动的产业支持,会反对松绑管制的改革措施。

  台湾《联合晚报》援引辅大日文系教授何思慎观点指出,胜选过后,安倍的首要重点,应该还是放在内政经济议题,毕竟多数日人仍感觉安倍营造出来的,只是经济回温的表象,多数人对于经济复苏还是无感的,如何实际地把日人所得向上提升,是安倍的首要工作。唯有如此,未来日韩、日中、日美的外交关系,才能顺利对话,选后一到两年,日本应该还是会处于政治稳定期的状态。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指出,许多人预期安倍将把自己的政治资本用于兑现经济承诺,而不是修订宪法。这意味着削减公司税;顶住农民和医生等群体的反对,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上调消费税;以及终结通缩。

  香港《明报》指出,彻底推动被称为安倍经济学“第三箭”的“经济增长战略”,当中重点是改革日本劳动市场。不过,香港岭南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毕杰志(Brian Bridges)指出,安倍推动改革的关键是说服民众接受结构性改革,故最大难关始终是社会文化的抵制。他形容日本社会不倾向大动手术式的改革,只是忍受了20多年经济低迷后,不少日本民众已明白这次改革势在必行,问题是“他们原则上同意改革,需要转变思维和做事方式,但实际上(本身)受到影响时便会较抗拒”。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安倍经济学”对于日本选民的号召力,则是选票向自民党靠拢的近因。但是经济分析师大致同意,安倍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让第三支箭——经济结构改革——射中靶心。这恐怕也是决定自民党政府能否继续得到选民支持的关键。

  台湾《联合报》指出,日本执政联盟在参议院改选后赢得过半的席次,安倍内阁所面临的“结构改革”经济挑战也将展开。如果执政党因忌惮利益团体的压力而避重就轻,则半年多来“安倍经济学”所缔造的荣景也将如昙花一现。

  香港《星岛日报》指出,执政联盟同时掌控国会参、众两院,结束近年政治僵持的局面,使日本出现2006年以来首个稳定的政府。鹰派领袖安倍今后将不再受制于立法障碍,可以大刀阔斧推动造成痛苦的经济改革,包括贸易自由化和提高消费税,以减缓日本庞大国债的增加速度。有些企业领袖与关注重振经济的人士担心,面对自民党势力再起,安倍的改革决心可能转弱,或是转向专注于一向是他意识形态主轴的保守议题:修订战后的和平宪法,以及以较不那么愧疚的语气改写日本战时历史。

  日本修宪依然路漫漫

  香港《明报》指出,安倍晋三要控制参众两院,是希望通过全面掌控政府及议会,便于推行施政。而施政的其中一项广受国际尤其亚洲各国关注的,便是安倍会否修宪,虽然安倍政府没有明言马上就要修改宪法第9条,但安倍晋三的鹰派嘴脸在选前昭然若揭,其中包括到极为接近钓鱼岛的石垣“视察海上警备”,安倍企图通过这些动作,挑动日本社会民族主义情绪,为自己在参议院选举和其后的政治操作铺路。

  香港中通社指出,安倍提出经济改革的“安倍经济学”得到日本民众的支持,但他的其它一些政策却存在不少争议。其中重启日本的核设施受到很多人的反对。而涉及外交问题的一些政策可能导致日本和邻国的关系紧张。这包括日本可能修改和平宪法,特别是修改除了在自卫情况下不得在国际争端中动用军队这个条款。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对修改宪法持积极态度的自民党、众人之党、日本维新会赢得的议席,包括非改选议席在内预计未能达到提议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由于自民党势力扩大,分析认为安倍政府今后在国会内,可放手大力推动包括提高消费税的经济政策。此外,它也将可能集合力量,为修改宪法铺路。

  香港《经济日报》指出,安倍早前表示将加深有关宪法的讨论,但未有透露会否参拜靖国神社,只称与中国对话的大门常开。不过,自民公明联盟虽占参院过半数,但后者对修宪态度有保留,自民党加上支持修宪的维新会及众人之党,却未能夺得三分之二议席,故推动修宪还需其他政党支持。

  《文汇报》还援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指出,自民党即使在参院选举大胜,不意味选民支持修宪。他认为,经济、外交及灾区重建,才是安倍长期执政前提,修宪成功机会仅 50%。

  台湾“中央社”援引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松田康博观点表示, 自民党、日本维新会、大家的党虽是积极修宪派,但这次选举结果,加上参议院非改选的席次,难以达到修宪需要的2/3席次。松田指出,这次选举可知,选民在意的是经济。自民党如果想将自卫队改为“国防军”,那就要修宪法第9条,但日本支持修改宪法第9条的民众只有3、4成。如果今后3年安倍施政,把日本经济变得相当好,参众议院有2/3席以上都同意修宪,那可能还有机会修宪,但这样的机会很渺茫。

  选后安倍是否在日本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引关注

  香港《大公报》说,虽然安倍迄今仍未表示是否会在首相任期之内以官方或私人身份参拜,但是很多自民党基层支持者已经公开要求他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如果安倍首相选择在8月15日正式或非正式地参拜靖国神社,必将引发东北亚两大邻国中国和韩国的更大愤怒,使得现存外交僵局进一步恶化,也有可能引发美国的不满。

  香港中通社援引日本媒体报道指出,中韩两国部分人士开始担忧与日本双边摩擦或将扩大,认为安倍将进一步推进保守路线,未必不会参拜靖国神社。自去年12月上任以来,安倍已经因其言论激怒了中韩等亚洲国家。安倍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言论或者进行军扩可能导致日中、日韩关系的恶化。

  BBC中文网指出,虽然安倍迄今仍未表示是否会在首相任期之内以官方或私人身份参拜,但是很多自民党基层支持者已经公开要求他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日参拜靖国神社。如果安倍首相选择在8月15日正式或非正式地参拜靖国神社,必将引发东北亚两大邻国中国和韩国的更大愤怒,使得现存外交僵局进一步恶化,也有可能引发美国的不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指出,安倍的意识形态根源使一些人感到不安,他们认为,在获得更强大民意授权之后,他将放手推进民族主义的议程。一些人担心,他将参拜靖国神社 (Yasakuni shrine)——那是一个中韩仇恨的民族主义象征,或者修改日本战后道歉的措辞。鉴于历史的强烈影响和持续不断的领土纠纷,此类举动肯定会引发区域紧张。

  中国如何应对安倍政府挑衅

  香港《文汇报》指出,安倍晋三为捞取选票、赢得选举,不断利用钓鱼岛等问题激化中日矛盾,煽动日本民族主义情绪。自民党虽在选举获胜,但要付出恶化中日关系的沉重代价,日本社会右倾化可能进一步加速,成为亚太乃至世界不稳定之源头,这对日本自己及全世界都绝非好事。

  香港《经济日报》刊载《安倍挑衅有增无减 北京要反制》一文,文章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执政联盟,在参议院改选中胜出,反映他借挑衅北京拉票的策略奏效,他在选后为争美国、右翼与国民支持,挑衅仍难休。中国基于民情国情,不容对日示弱,才有望突围。

  文章说,今次安倍的主要选战策略之一,是大打中国牌,务求挑起选民对华不满情绪催票,外界虽冀此仅选举花招,安倍对华态度或在选举后缓和,惟情况实不乐观。

  香港《明报》指出,小泉纯一郎与安倍晋三最大分别,是小泉在主权争议上没有大动作,中国采取冷处理并不困难;可是安倍则明摆着要觊觎钓鱼岛,处理之道须是另一套,一旦走回冷处理,钓鱼岛等主权争议可能处于被动。这样便必须找出日本右翼政客的根源,这就是美国。因此,中国要解决中日问题,击中要害,始是正本清源之道。

  文章说,未来一段日子,中日关系必然颠簸不平,相信这亦是中国领导层所预见的。事实上,中日关系早已远离七八十年代的密切关系,中国不必求战,但亦毋须对中日关系一厢情愿以为“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如今中日关系恶化的波涛源于日本,安倍晋三若是修宪成功,关系只会朝更坏的方向发展。对此,中国必须有理有节,主权问题宁失千金,不失一分,各方面都要有所准备,包括日本重提“中国威胁论”以及与美国连手围堵中国。中日建交40年来的寒冬,日本参议院选举后或就会来到。

  台湾《中国时报》指出,日本朝野阵营过去六年在参众两院各据一方,导致国会空转的局面,也将有所改变,安倍对钓鱼岛的态度可能会更加强硬。海峡两岸人民皆应正视历史事实,面对日本即将出现的变局,共同维护钓鱼岛主权。

  台湾《旺报》社论指出,安倍敢于不断挑战中国,主要源于其“联美制中”的战略思维。其有关修改和平宪法、改变日本对二战历史的说法或否认强征“慰安妇”,肇因于美国的纵容。现今处于上风的中国,尤宜冷静而谨慎地应对日本右翼挑衅。中国对钓鱼岛已建立常态化的执法巡航,北京面对领土争端已多次公开表示“不会惹事,也不怕事”,中国军方展现了誓言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与安全的强硬态度,北京既已掌握外交主动权,冷静应对日本右翼风潮,仍为上策。(完)

【编辑:王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