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国安委设立体现战略思维 属顺应时势之举
视频: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公报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1月13日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境外华文媒体高度关注。分析指出,该机构的设立,体现出领导层具有强烈的战略思维和忧患意识,是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将使中国对外重大安全政策的制订更加科学化,更富效率,更与美俄等世界大国相应机制接轨。
横向方面:对外重大安全政策制订更加科学化
台湾《经济日报》指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公报,是习李主政以来,首次提出的政策目标和改革路线图,被视为中共未来十年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亮点之一是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香港《大公报》援引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庆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当其时,是与国际接轨,意义重大。包括积极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制订国家安全战略,划定国家安全红线;协调各方力量,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推进相关对外政策;全面升级中国思想库和智囊团体系;在国家安全应急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高度关注反恐、网络安全和周边安全。
该报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国际社会越来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来自外部挑战和冲击不断,海权争端、地区冲突、战略围堵、利益渗透、经济竞争等错综交织。除军事、外交等领域之外,信息网络安全、科学技术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等也都是关乎国家整体安全的重要制约点。任何一点出现短板,甚至都可能对国家产生致命破坏。因此,中国必须保持清醒和冷静,厘清、守护好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才能把握主动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光谦少将说,中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多,牵涉的面也比较广,需要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来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因此,设立一个高效、权威、统筹的机构,提高决策效率,是必要的。
香港《星岛日报》指出,美国早在六十多年前已经成立由总统担任主席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球多国都有设立类似机构。中国成立国安委,属于顺应时势之举。协调执法、外交、国防等部门,针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统合资源,在反恐、治安、救灾、国防等多方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香港《文汇报》指出,对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权威人士认为,该新机构的设立体现出中共新领导层具有强烈的战略思维和忧患意识,是应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际安全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将使中国对外重大安全政策的制订更加科学化,更富效率,更与美俄等世界大国相应机制接轨。
纵向方面:从顶层设计入手 国家治理走向制度化
台湾“中央社”援引专家说,全会决定成立的国安会,应不是针对任何国家,因为“中国作为大国,成立类似机构是正常的事”。国安会将是全面性的组织,因为今天的安全问题已不分内外。
《大公报》指出,国内社会阶层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急速调整,带来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和不稳定隐患。在非传统安全领域,“三股势力”带来的反恐压力加大。三中全会此次通过的改革路线图,将在新的历史时点上启动空前规模力度的改革,将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也将是空前。
香港大公网指出,全会公报将设立国安委放在“创新社会治理”的段落里,作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共安全”的体系成员,其国内治理的用意凸显。
香港《经济日报》指出,建议和讨论已久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将会首次成立,新领导层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逐步显现。同时强化国家安全改革,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香港中通社指出,中国未来反恐防恐的任务更加繁重。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亦可能对反恐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为全面改革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
台湾《联合报》援引中国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员王建民观点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是综合性的机构,可能针对恐怖势力、分裂势力,还有破坏社会安全势力,也就是以维稳为主,不排除针对“台独”势力。
香港《星岛日报》文章指出,国家走向制度化治理,要统合资源提高效率。国安委的成立,是国家治理走向制度化的其中一步,而三中全会标志的未来改革,就是从完善制度着手,公布表明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http://i6.chinanews.com/2011/news/images/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