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中东欧弥补外交短板 高铁外交再建功
当地时间11月26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东欧各国领导人共同参观中国铁路等基础设施及装备制造展。中新社发 沈晨 摄
中新网11月27日电 中国总理李克强日前出访中东欧国家,积极推介“中国装备”。境外华文媒体指出,李克强此次“高铁外交”再次建功,中国高铁布局拓展至东欧。此访也弥补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外交短板,构建起更为完整的全方位和平外交。
“高铁外交”再建功 布局逐渐迈向全球
香港《星岛日报》27日刊载《李克强“高铁外交”再建功》一文,文章指出,李克强上任之后力推“高铁外交”。他上月访问泰国时,也曾亲自向泰国总理英拉推介中国的高铁产品,称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竞争优势,希望双方加强铁路合作。早前,澳洲总督布赖斯访华,李克强也曾向他推荐中国高铁。
台湾《联合报》认为,这是大陆高铁技术再次输出,首度把铁路输出到欧洲,也是大陆高铁输出迈向国际的重要一步。继输出高铁技术至泰国后,大陆高铁布局逐渐迈向全球,并拓展至东欧。
文章指出,近年来大陆积极输出并推销高铁,已成为大陆外交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除了积极向美国、巴西、俄罗斯等国推销大陆高铁技术与合作,习近平和李克强今年还向陆路相连的东南亚试探扩展高铁线路的可能性。
香港《大公报》援引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宫力观点表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贸合作方面有很强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出口高铁等装备制造业产品,能够提升中国产品的影响力,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挖掘新的合作点,也将务实推进双方经贸合作,为全面合作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香港《商报》27日刊载《李克强超级推销Style》一文指,作为中国总理,李克强已不是第一次在国际上落力推销中国“产品”。在中国经济逐渐增加的下行压力下,一方面以种种强有力手段显示中国有能力、有方略克服当前困难,证明中国大有能力令经济软着陆。同时,亦不放过任何机会,向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产品优势和中国投资的优越机会。
文章指出,李克强此次不仅明确了中国与中东欧之间的合作新机遇,而且已经找到了中国与欧洲的最新合作途径和合作起点,那就是共建“铁路合作”。
香港《文汇报》刊文说,三中全会后,李克强首次外访务实而高效。继亲自出面化解中欧光伏摩擦、在泰国推销中国高铁之后,此番李克强又再引领“中国制造”抢滩欧洲,开拓“中国装备”出口新市场。出访前夕,李克强代表中国政府签署的《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在北京落地。中欧领导人还同时宣布,正式启动中欧投资协议谈判,此举有望改观中欧投资困局。李克强此次访欧道出心声:“中国制造”已经风靡全球,“中国装备”也在走出国门,必将享誉世界。
出访关注中国“东欧利益” 弥补外交短板
香港中通社援引学者分析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外交重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和发展中国家,而对“中等强国”这一环相对较弱。从近期中国领导人的外事活动中不难看出,无论是G20峰会等多边场合,还是中共高层与多国领导人的互动,都显露出新一届领导人对“中等强国”的愈加重视。
《大公报》援引分析指,中国跟中东欧国家之前有双边合作,但地区层面的合作只是刚起步,因此从外交上的补充角度,这是中国对欧政策的一大进步。对中国而言,意味着更加全面完善对欧交往,对于中东欧而言,则是一个重要机会,尤其在经贸合作方面。
分析指,这次将有16个地区政府首脑出席的峰会,还将为中国提供一个机会去增加在欧洲的存在。
香港大公网27日刊载评论《李克强第三次外访 关注中国“东欧利益”》指出,中国“东欧利益”体现在现实经济利益互补上。近年来,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中东欧国家出现投资不足、贸易下滑等经济发展困境,中东欧诸国开始“向东看”。同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中国合作,自然是中东欧国家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东欧利益”还体现在战略利益互惠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不久在中亚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这是中国加强“西进战略”的重要一个步骤。
宫力指出,随着中国与中东欧“1+16”机制的建立,以及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中国将补上在这一地区的外交短板,构建起更为完整的全方位和平外交。
美国《世界日报》援引分析称,李克强出访是在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些理念,即“中国和世界是什么关系”。透过多场重要外交活动,可以看出中国正在落实践行“和平共赢”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