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乌克兰时局动荡的背后是俄欧争夺
视频:实拍乌克兰警方在独立广场与抗议者对峙 来源:CCTV新闻
中新网12月12日电 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架马车”并称为“独联体之核”。香港《大公报》12日评论文章称,“核心”中最令俄烦心的当属乌克兰,2004年“橙色革命”就把莫斯科惊出一身冷汗,如今乌政局再次出现动荡,其动荡离不开俄欧这两大因素。
文章摘编如下:
乌克兰位于俄欧之间,其政局动荡离不开俄欧这两大因素。上月底,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欧盟“东部伙伴关系”峰会上,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放弃与欧盟签署“伙伴协议”,要重新检讨和定位其对外政策走向。此举令亲欧派大为不满,于是仿效2004年“橙色革命”的模式,鼓动数十万群众示威,公开与政府对抗。
乌克兰街头示威的背后是俄欧争夺。2009年5月,欧盟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缔结“东部伙伴关系”,试图通过拉六国“入盟”,实现其进一步东扩的目标,继续挤压俄罗斯势力空间。但徘徊于欧、俄间的乌克兰考虑到国内经济状况,未按原计划与欧盟缔结协议,令维尔纽斯峰会成果大打折扣,欧洲东扩计划受挫。欧盟对此大为光火,指责俄从中施压、搅局。在这场争夺战中,俄暂时赢得关键一役,乌势将进一步向俄靠拢。
乌克兰局势不稳源于其社会现状。历史上,欧洲与俄罗斯文明就在乌克兰交汇碰撞,在东、西部地区形成较大的文明差异。近代以来,乌克兰东西部文化差异进一步加大,东部与俄相接,与俄传统、习俗十分相似,而西部邻近中欧,文化传统更接近欧洲。前苏联时期,由于有外部强力约束,这种差异并未显现。
一旦苏联解体,强力消失,乌克兰东、西部在政策取态上就迈入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十几年来,俄欧对乌克兰争夺不断升级,令乌内部差异和分歧不断加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弥合,社会明显被撕裂为两半。
实际上,从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就一直在欧洲与俄罗斯之间徘徊。“脱俄入欧”一直是乌克兰梦寐以求的外交目标,即使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于2010年取代亲西方的尤先科上台,终结了“颜色革命”的神话,乌也未放弃这一政策。亚努科维奇宁愿在俄欧间奉行“等距离外交”,努力使国家扮演联系俄罗斯与欧洲的“窗口”,也不愿一头扎进俄罗斯怀抱,成为俄的附庸。
但“脚踏两只船”的后果是两面不讨好。欧盟对乌持怀疑态度,迟迟不肯对乌施以援手。在欧洲深陷债务危机、自身难保的今天,对乌进行大规模经援就更加困难了。而俄因乌反复无常的离心力,不时祭出能源“杀手锏”,动辄给乌“断气”,逼乌回归。在俄欧两头挤压下,乌克兰经济陷入困局,已濒临破产边缘。
乌克兰暂停“入欧”或许是策略之举,俄罗斯外交的胜利也只是暂时的。长远看,乌克兰不会放弃欧洲,也难脱离俄罗斯,俄欧对乌的争夺仍会持续,乌克兰动荡短期内难有化解的良策。(施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