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南京大屠杀列国家级 学者:立法是和平诉求
2月25日,民众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参观。当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中新社发 泱波 摄
视频:中国拟设抗日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 来源:CCTV新闻
中新网2月26日电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两个决定”草案,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香港媒体分析指,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有关设立议案,使这两个纪念活动上升至国家层面,其规模、档次、国际影响力等都将大幅度提高。
公祭列国家级
香港星岛日报文章称,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昨天首次审议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议案,拟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料将顺利通过立法,使这两个纪念活动上升至国家层面,其规模、档次、国际影响力等都将大幅度提高。学者指出,这是中国在对日外交思路上的转变,与日本右翼势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设立这两个国家级纪念日,体现出中国在对日问题上的思路有所转变。”中日关系专家胡继平分析,中国现在强调的是,要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借历史反击日本
香港明报文章说,有分析人士认为,与安倍政权对立日益加深的中国,正利用有关二战历史问题,凝聚更多的力量反击日本。
文章表示,而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经历漫长的“在日诉讼路”,至今无一胜诉,日本侵华时被掳走中国劳工前日正式在中国组成律师团,拟在中国法院起诉日本三井、三菱等多家公司。
学者:立法是对和平的诉求
香港大公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金灿荣观点表示,中国此举意在强化对历史的记忆,因市场经济的推动,导致一些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有所淡忘,而日本一直想抹掉历史,故此,中国必须加强记忆以记住这一惨痛的历史教训,“从中国角度来讲,这是应该做的事情。”
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代表的右翼势力最近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让中国人民尤为痛恨,日本广播协会委员百田尚树此前公然大放厥词否认存在“南京大屠杀”,金灿荣认为,日本方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是促成中国立法确定这一纪念日的重要原因,人大审议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与中日近来的紧张关系有关。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表示,中国设立这一纪念日之后,会对中日关系有所影响,预料日本方面可能会公然反对,“但无论怎样反对都改变不了南京大屠杀这一铁的历史事实”。他认为,中国此举是对国际右翼势力的严重警告,亦是告诉国际社会,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行必定站不住脚。
幸存者:日本政府应谢罪
大公报报道称,不少幸存者都收到了来自纪念馆或媒体记者的电话,得知了12月13日将被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消息,比起常人,他们更多了几分感慨。
“日本首相至今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们幸存者都还活着,他们是赖不掉的,日本政府应该向我们谢罪。”今年90岁的李高山老人曾经参加过南京保卫战,亲眼目睹了南京沦陷后如陷地狱般的惨状。他希望,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上升为国家公祭日有助于世界各国的人民更加了解当年的历史事实。
报道说,从1994年南京开始举行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起,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就一直站在悼念队伍的最前列。因腿脚不便已多年不出家门的李素云老人听到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消息后称,“我今年已经90多岁了,连打车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意载了,但只要你们有人来接我,我以后每年的12月13日都还愿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