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评ECFA实施4周年:台湾产业亟需转型创新
资料图:2010年6月29日下午,海协会与海基会在重庆申基索菲特酒店举行仪式,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岸经贸合作进入制度化轨道。图为协议签署完毕后,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握手祝贺。
中新网6月18日电 到本月29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就将整整实施4年了。回顾ECFA实施的4年,台湾《经济日报》18日发表社论称,理论上,ECFA应有助于提升竞争力,扩大两岸双边贸易规模。而台湾产业创新能力不足,未来扩大对大陆出售需要有创新的策略思维。
文章称,ECFA早收清单项目,受惠于关税减免措施,最近4年在大陆的市场占有率倒是变化不多,大致保持在12%左右;同时,进一步与主要竞争对手韩国和日本在大陆进口市场的占有率比较,台湾早收货品的表现也略胜一筹,不过,某些个别项目如石化、电机、金属等相关产品,成长率和市占率表现明显不如韩国。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调查研究指出,业者利用早收优惠的意愿偏低,在大陆已享有其他关税减免优惠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不知道如何提出申请、原产地证明的行政流程过于冗长等原因。
文章认为,台湾外销至大陆的货品大都是工业原材料、半成品、关键零组件等,在大陆加工之后转至其他地区,这种“加工贸易”模式原已享有保税、减税等优惠待遇,致早收清单的关税减免可能激励的额外贸易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受到美欧等市场景气衰退的影响,大陆出口受阻,从而减少来自台湾的进口。
文章指出,台湾出口到大陆的最终消费财比重偏低,台商面对大陆扩大内需政策、居民购买力上升等契机,却不能大展鸿图,而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显然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与过去比较,大陆市场本身已发生重大变化,不只是量变,还有质变;同时,大陆与周边的经贸关系亦在变化中,台湾未来扩大对大陆出口需要有创新的策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