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华媒析日本军事“捆绑”战略:将安倍绑上不归路

2014年06月19日 17: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当地时间6月16日,法国巴黎北郊的维勒潘特展览中心,2014年欧洲国际防务展开幕,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展商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武器和高技术军用装备。在约17万平方米的巨大展区内陈列了各式各样的先进军用产品,其中既有新型坦克、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装甲车、防空导弹、雷达等大型装备,也有高精度步枪、反坦克武器、通信设备、防生化和辐射装备等中小型产品。  

  中新网6月19日电 日前,“2014年欧洲国际防务展”在法国巴黎北郊的维勒潘特展览中心开幕,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展商参展,参展商展示了其最新研制的武器和高技术军用装备,而参展的13家日本公司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日本新华侨报》19日发表文章分析了日本政府正在实施的“三级捆绑”式军事谋略,并称日本政府在把他国捆绑在自己那辆疯狂战车上的同时,安倍政府自己也被绑上了一条不归路。

  文章摘编如下:

  日本参展商之所以受关注,不仅因为这是日本防卫企业在国际大展台上的“首秀”,而且也是由于近一两年来日本自卫队和日本军情已成为高曝光度军队以及人们议论的热频词。

  追随日本自卫队海内外行进的脚步,人们就会感受到日本军事活动范围的不断变化;探寻一系列日本军情事件,人们也不难发现日本政府正在实施的“三级捆绑”式的军事谋略。

  人员捆绑

  “人员捆绑”提升日本自卫队战斗力。今年5月27日,停泊在美军横须贺基地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国东”号运输舰向媒体开放。登舰记者惊奇地发现,除了日本自卫队队员,舰上还有130名美国海军人员以及10名澳大利亚陆军人员在不同岗位上忙活着。虽然以前也有外国军事人员登上日本军舰,但一次超过百人出现在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上还是首次。

  近年来,日美联合军事演习频率越来越高,演习地点和训练方式也呈现多样性。在积极参与由美国主导的各种军事演习的同时,日本政府也主动策划实施日澳、日菲、日印等双边联合军演。可以预见,未来在自卫队基地和舰艇飞机上出现外国面孔,以及日本自卫队亮相国外军演的情景会越来越多。通过“人员捆绑”、共同训练,日本自卫队不仅提升了应对不同环境、不同战况的适应力,也提高与别国军队联合行动的战斗力,最终为解禁集体自卫权后阔步海外打下良好基础。

  技术捆绑

  “技术捆绑”加速日本武器研发与出售。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则”是日本实现 “对外售武”的第一步。但是,碍于“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目前还不能明目张胆、大张旗鼓地向海外出售武器。在这种状况下,制定“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为日本政府实现“曲线军售”打开了方便之门。目前,除了与美国联合研发武器外,日本还积极与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签署安全协定,而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联合从事武器装备研发。

  应该看到,通过这种形式,日本政府实现了国内防卫产业与国外军工企业的“技术捆绑”。这种“技术捆绑”不仅让日本企业利用其先进技术赚取了外汇,还能使日本军工企业更快地触摸到国际军备市场的发展脉络,及时获取更加先进的军事武器技术,为日本自身研发尖端武器创造条件和空间。

  战略捆绑

  “战略捆绑”助力日本实现野心。继“经济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之后,日本政府又在积极推行军事外交,而建立外交与军事联合磋商机制(又称“2+2”机制)已经成为日本军事外交的新形态。日本目前已经分别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建立起“2+2”外交。通过“2+2”机制建立“战略捆绑”,将助力日本政府实现“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的梦想。在当前中日之间出现严重对抗之际,日本热衷与他国建立“2+2”机制,就是为了增强与中国的对抗力。

  应该看到,不论是搞“人员捆绑”、“技术捆绑”,还是谋求“战略捆绑”,日本政府在把他国捆绑在自己那辆疯狂战车上的同时,也会将日本国民绑回到战火之中、苦难之中,但最终结果一定是将安倍政府自己绑上一条不归路。

【编辑:马君豪】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