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日本旅游业逆袭增长 “安倍经济学”发威?
中新网7月29日电 根据日本观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6月访日的外国游客人数成长最多的是中国大陆,上半年访日人数已破百万。台湾《中国时报》29日刊文称,观光人数的增减,或许不见得完全代表彼此关系的亲疏,但应该一定程度反映民间的交流程度,以及显示对该国旅游环境、社会文化乃至流行时尚等总体的喜好指数。在安倍政权没有做好“敦亲睦邻”之下,何以日本的观光人数却能逆势上扬?
文章摘编如下:
在香港书展的一隅,来听演讲的读者,关切的多半不是新书内容,而是与日本有关的话题。“日本最近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究竟在想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日本作家?”、“你推荐哪一出日剧?”有个读者甚至问得很内行,她说:“你刚刚提到作家乙一,那么你比较喜欢‘黑乙一’还是‘白乙一’呢?”
看见香港人的日本好奇
这场专题讲座是我香江行的重点,但即使我刻意不谈,香港读者感兴趣的还是日本。我说,日本是充满矛盾的民族,他们从小被教导不要带给别人麻烦,因此社会有很强的集体制约力,三一一东日本大地震发生时,日本人展现的坚忍、内敛及井然有序,即充分体现大和民族的性格。
我逐一回答问题,也试着整理自己的日本数据库。我推荐剧作家仓本聪的“富良野三部曲”,《温柔时光》、《风之花园》和演出长达20年以上的《来自北国》。我喜欢村上春树,他笔下的安保时代背景,还有东京地铁沙林事件的追踪,但我更介绍来自东北仙台的推理作家伊坂幸太郎,以及另一个天才洋溢的奇幻小说家乙一。
这是一个令人玩味的互动,我写台湾“五年级生”(60后)的成长回顾,但读者们关注的是我对日本的观察、研究。然而,我书写生命的来时路,与将心力投注在研究日本的领域,其实是有些脉络可循的。读者也许未必能觉察,进而做此连结,但我却从提问中看见香港人对日本议题的好奇,只是那究竟意味着喜欢或憎恶这个国家,我不得而知。
根据日本观光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6月访日的外来游客人数已达626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6.6%。其中,台湾地区首度超越韩国,以139万人居冠,成长幅度为35.1%,自1999年以来始终名列第一的韩国,则出现负成长,以127万人、较同期减少3.3%居次。有趣的是,成长最多的是中国大陆,上半年访日人数已破百万,增加88.2%;香港地区也有42万人和25.3%的成长率。
观光人数的增减,或许不见得完全代表彼此关系的亲疏,但应该一定程度反映民间的交流程度,以及显示对该国旅游环境、社会文化乃至流行时尚等总体的喜好指数。因此,当我咀嚼香港读者问题的同时,日本官方公布的上半年外来观光客人数,让我对港台及大陆民众的“日本经验”有了深刻印象。
安倍不睦邻 观光强强滚
长久以来,两岸三地对日本的观感有极大差异,倘若以“友好”做检验标准,台湾与中国大陆应属天平两端,而香港则居中。不过,安倍晋三上任迄今,在领土主权、历史问题及外交政策上的处理及主张,几乎与东亚周遭国家背道而驰,争议频仍,就连媒体都批评在全世界四处走动与中国较劲的安倍是“舍近求远”。
在安倍政权没有做好“敦亲睦邻”之下,何以日本的观光人数却能逆势上扬?这实在是一个颇耐人寻味的课题。
媒体解析关键在于日币贬值的效应和放宽观光签证的发放条件。然而,这又如何说明韩国赴日观光人数的下跌?显然“太极虎”对“桃太郎”是不满的,尤其是安倍在参拜靖国神社与处理慰安妇问题的态度,无疑是导致韩国反日情绪高涨,从而投射在赴日观光人数减少的现象。
但也就仅韩国是唯一下降的国家,其他在日本观光局统计榜上的亚洲地区国家,无一不创下历史新高,包括迟迟未能进行首脑峰会的中国大陆在内,虽然与其人口比例相较连九牛一毛都不到。另外,同属华人地区的香港地区、新加坡也都是明显成长。
这种政治关系交恶而观光市场活络的情况,是否象征“安倍经济学”的发威已凌驾国界藩篱,或许尚待观察,但日本今年在观光旅游成绩上的逆袭,却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张瑞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