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马英九难逃“期中选举”魔咒?
中新网8月22日电 台湾《联合报》22日刊文称,数年前,台湾当局为了降低选举社会成本,逐步将各项选举集中举行。两年前,“立委”选举特别延后以并同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自此台湾选举整合为两年一次。分析表示,台湾县市选举,本质上虽与美国的期中选举有很大的差异,但执政党要跳脱期中选举的魔咒,恐怕还是无力回天。马英九想在第二任期的期中选举创造佳绩,便犹如冲破地心引力般的困难。
文章摘编如下:
由于各项职务任期均统一为四年,故在当局领导人与“立委”的选举后,须隔一年才遇到县市选举,反之亦然。例如完成今年底的选举后,2016才遭逢当局领导人与“立委”选举,一改过往可能年年选举的窘况。
当局与地方每两年轮替举行选举,使得当局领导人选举后的县市选举,相当类似美国的期中选举。了解美国政治运作的人都知道,期中选举是美国公民表达对总统施政满意度的重要机会,由于无关政权轮替,选民可以放胆的透过选票传达讯息给执政者。
在过去一百年间的25次期中选举,美国选民便曾有22次以支持反对党的方式,警告总统必须调整政策。就算声势如日中天的罗斯福总统,他所属的政党也只有在首任的期中选举时,获得选民肯定;而人气不坠的里根,任内的两次期中选举,也都未能力挽狂澜。根据这些历史经验,几乎没有观察家认为,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在今年底的期中选举可以全身而退。
台湾既然步美国后尘,在当局领导人任期中进行“地方选举”,许多人认为美国选民的决策模式,也将会在台湾复制。如果迄今施政满意度还有四成一的奥巴马,都少有人认为他所领导的民主党,可以在期中选举维持平盘;施政满意度仅及两成的马英九,国民党恐怕更只能剉咧等。
尤其,在美国百年的期中选举史上,也只有克林顿借着美国难得的经济荣景,在第二任的期中选举勉强维持不败。目前台湾各项经济指标低迷不振,马英九想在第二任期的期中选举创造佳绩,便犹如冲破地心引力般的困难。
台湾县市选举能否等同美国期中选举,当然还是有可议之处。美国期中选举虽然不选总统,但主要焦点还是在参众议员选举,选民所关注的仍可能是当局政策。故而总统表现不佳,选民自然倾向支持负责监督总统的反对党议员。台湾的县市选举则完全与当局政策脱钩,选民既无法以县市选举结果迫使领导人改弦易辙,选民可能较不愿背弃原来所效忠的政党,使得美国的期中选举效应,不会复制于台湾。
但如果将政党结构纳入考虑,表现不良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恐怕还是必然拖累县市选情。美国政党采分权制,各州独立运作,行政体系也未必号令得了国会党团,总统的期中效应多少可以降低一些。但台湾是“集权”政党,选民对县市候选人的草根情感,很可能因领导人身兼党主席而抵销。换言之,选民较可能放弃支持原来的政党,藉以传达对领导人兼党主席的不满,这对执政的国民党当然不利。
“统独”倾向向来是影响台湾选民选择的重要因素,但县市选举使得“统独”议题隐而不彰。故而,当局与地方的脱钩,反倒使得选民可以更没负担的,希望透过选票表达他们对当局执政的意见。
台湾县市选举,本质上虽与美国的期中选举有很大的差异,但执政党要跳脱期中选举的魔咒,恐怕还是无力回天。(杨泰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