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中全会:承接气魄大破之后大立 反腐谋治本
中新网10月21日电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日至23日召开,依法治国成为主要议题,境外华文媒体给予高度关注,分析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将给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司法公信力建设和反腐带来积极变化:为“有法必依”制定路线图,承接去年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气魄,预计将提出加强司法公信力措施;通过反腐大“破”官场痼疾,“大破”之后急需“大立”,本次全会有助反腐走向治本。
全面深化改革将推进 经济动力将被激发
香港《新报》21日刊文称,本次四中全会会将“依法治国”作为重点议题。事实上,这也是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首次将“法治”定为会议主题,彰显了本届高层深化改革、除旧革新、敢闯“深水区”的决心。
《澳门日报》社论称,中共中央审时度势,积极回应社会呼声,“破例”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定为“依法治国”。这有助全面深化改革。当前,中国已进入改革深水区,改革必然会触及既有利益格局和体制机制,要破除来自利益集团的阻力,就需要法治来为改革护航。
文章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有助释放经济活力。当前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都与法治缺失有关。比如由于法治薄弱,以致出现官员设租寻租的问题,增加了企业成本;由于产权保护不力,影响了企业创新意欲。随着法治加强,这些问题可望迎刃而解,中国经济将获新的动力。
台湾《联合报》文章认为,四中全会后,市场监管、期货等方面的立法有望加快,修订和完善消费税法、劳动合同法、证券法等。四中全会将提供更多政策指引,而大陆会继续把调整经济结构与创新摆在首位,力求平衡改革与发展,亦即透过“除弊”达到“兴利”。
司法公信力将得到提高
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文章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专题讨论“依法治国”,为“有法必依”制定路线图。承接去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气魄,预计本次会议将提出加强司法公信力的具体措施。
在中国需要改革的诸多领域里,司法改革一直是最受关注,如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建立司法的权威,将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澳门日报》社论说,近年来,内地一些官员以权压法、以权代法、以权乱法等问题,重创司法的公信力,以致民众“信访不信法”,基层民怨累积。只有加强法治,改革司法体制,建立法治权威,才能赢回民众对司法的信心。
《香港商报》文章强调,此次四中全会,中央将首次全面阐述当前法治问题,并作出统一的理念部署,形成多位一体的法治指引。法治工作将由此成为中央统筹之下的系统工程,而不再由不同领域的主管部门各自为政。
反腐进入新起点 将更加注重“治本”
香港《星岛日报》在《北京“四中全会” “法治”如何布局》一文中称,过去一年来的反腐运动,宛如一场摧枯拉朽的暴风骤雨,清扫出大批贪官污吏。
文章认为,习近平主导的反腐风暴,通过反腐大“破”官场痼疾。如今大“破”之后急需大“立”。四中全会的召开,正是为接下来如何大“立”,绘画新的蓝图。
香港《新报》刊文称,此次提出的“依法治国”将会更便于反腐。只有依靠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才能做到从“不敢腐”到“不能腐”,甚至“不想腐”,这是四中全会一个重要看点。
文章认为,四中全会有望成为中国法治反腐的新起点,将重点研究建立一套严厉的法律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澳门日报》社论表示,本次四中全会有助反腐走向治本。众所周知,腐败产生是因为权力不受控制,一些官员为所欲为,要根治这一痼疾,只有改变“权大于法”的问题,将权力关入法律笼子里,腐败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