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化解欧洲经济风险 须借鉴“中国智慧”
视频: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来源:中央电视台
中新网11月20日电 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第九次领导人峰会将经济增长列为优先议题,为复苏缓慢和不均的世界经济把脉。法国《欧洲时报》近期刊文称,当前世界的改变最起码需要政治与经济的双轮驱动,经济共识虽然不少,政治分歧却一时难解。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改革精神。改革,需要量体裁衣的政策导向。而中国关于改革的观念、智慧、执着、方法与效率若能被一定程度借鉴,
文章摘编如下:
欧洲经济的复苏仍旧疲软,甚至连扛鼎的德国也开始出现问题;俄罗斯经济深受欧美制裁困扰,陷入卢布贬值、投资乏力的剧烈震荡;“安倍经济学”并未能及时拯救日本经济,反而换来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正式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似乎预示着美国经济正走出低谷,但要“背负起全球经济”还差得很远;中国经济虽然保持着领先全球的增长,但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世界经济的现状,让涵盖了全球大部分经济体的二十国集团暂时放下分歧,聚首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围绕失业等共性经济问题,探讨治理新途径。
综观这次G20峰会就世界经济展开的讨论以及近年来各国应对经济疲软和下行压力的作为不难看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共性就是“弱增长”,一方面增长基础不稳定,尤其缺乏新的增长点,增加了政策制定难度;另一方面复杂性凸显,旧矛盾未完全解决,新改革又缺乏增长作为后盾。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2012年风暴基本平息之后,世界经济的这种“弱增长”态势就一直存在,这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运行的典型特征,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实际上,在此次G20峰会召开之前,各国就如何走出困境已经有了不少共识。其中之一就是普遍没再动用大规模刺激政策或量化宽松政策,这既符合“弱增长”经济的特性,也是因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采取的“强刺激”政策其负面效应正延时发酵于当前世界经济之中。
所以,在探讨治理新路径过程中,各国大都采取了诸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动自由贸易谈判、加大税收杠杆使用等“微刺激”办法。这也是为何当前欧洲对是否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争议不断、犹豫不决的重要原因,而日本等国加码宽松政策后惨遭败绩,更加令世界警醒。
除了要避免大规模刺激之外,在这个周期的经济治理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一轮经济复苏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表现虽然都出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但基于经济基础不同,还是要区别对待,需要着眼的关键点也不同。萎靡不振的欧洲经济仍是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源,一旦处理不好,世界经济复苏的节奏可能因此被打乱。因此,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如何化解“欧洲风险”是首要任务,而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控制通货膨胀、掌握自身改革力度以及防止外部冲击,可能仍然是重中之重。
其次,这一轮经济复苏中,要注意借鉴包括“中国智慧”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改革尝试与应对措施。这几年,中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经济事务中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无论是倡导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还是提出亚太自贸区构想、与多国达成双边自贸协定,抑或是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承担节能减排职责……都与当前世界经济治理共识相吻合,个中经验值得借鉴。而对于深陷“增长与紧缩”悖论的欧洲来说,借鉴中国以结构改革促增长路数,尤其重要。
第三,这一轮经济复苏中,更需要化解分歧的精神。当前各经济体间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如何实现增长的路径上存在分歧,二是地缘政治带来的分歧已经深刻影响到经济,三是对在经济复苏中扮演较重角色的国际经济、金融机构的改革存在巨大分歧。这些分歧如果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化解,世界经济的复苏仍会步履蹒跚。
当然,上述世界经济治理路径要得到最后实现并非易事。因为当前世界的改变最起码需要政治与经济的双轮驱动,经济共识虽然不少,政治分歧却一时难解。这个时候,更加需要改革精神。中国关于改革的观念、智慧、执着、方法与效率若能被一定程度借鉴,必将有助于推进G20机制的进一步创新,有助于世界经济实现本次G20制定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