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日本新安保法意味集体自卫权已难改变

2015年03月18日 15: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日媒:日本新安保法意味集体自卫权已难改变
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中新网3月18日电 最近,日本执政党经过大半年紧锣密鼓的紧张工作,确定了新安全保障法制的框架。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新安保法制框架的确定,意味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理想”成真已经开始倒计时,各种法案的通过只是早晚问题。而框架草案中的“行使自卫权后”这一表述,更意味着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已经不容改变。

  文章摘编如下:

  日媒报道称,预计自民党与公明党将在最后讨论磋商后,于5月中旬将法案提交国会审议。执政联盟在国会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法案的通过将没有什么悬念。一直被认为对安倍“暴走”具有刹车作用的公明党,最后还是同意修改《周边事态法》,并允许自卫队支援美军以外的他国部队。

  新安保法制框架的确定,意味着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理想”成真已经开始倒计时,各种法案的通过只是早晚问题。而框架草案中的“行使自卫权后”这一表述,更意味着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已经不容改变。

  框架草案就日本自卫队应对所谓的“新事态”清清楚楚确定了5个领域:第一,应对尚未发展成武力攻击的“灰色地带事态”;第二,为支援他国军队而修改《周边事态法》;第三,为后方支援应对国际争端的他国军队制定永久性法律;第四,修改《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第五,行使集体自卫权。每个领域都是彻底放开自卫队手脚的关键部位,日本的尺度之大,让人惊讶。

  先说“灰色地带事态”。这个概念首次正式亮相,是在日本防卫省2014年8月发表的2014版《防卫白皮书》中。对于“灰色地带事态”,白皮书定义称:“既不属于完全的和平时期,但又不属于战争冲突状态,处于这两者中间的大范围状况。”

  为了进一步说明,注释中还对属于“灰色地带事态”进行了举例说明。“国家和国家之间对于包括领土、主权和海洋在内的经济权益等问题的主张发生对立;对于前述的对立,一方的当事国不但声张己方诉求,并且企图不依靠当事国之间的外交磋商方法,让对方国家接受己方的诉求;一方的当事国为了声张己方诉求并让对方国家接受,在不触及武力攻击的范围内,利用实力和组织,在争议地区频繁宣示存在、尝试改变现状或直接改变现状的行为。”

  如果稍微扫视一下日本周边的情况,就会发现这一“灰色地带事态”虽然没有写明“中国”两个字,但却是为中国量身订造的。2012年9月,日本单方面决定“国有化”钓鱼岛后,引发了中国强烈不满和反弹,中日关系也瞬间跌至冰点。中国政府除了通过外交途径表达抗议之外,还通过派遣海监船巡航等方式宣示对该海域的主权,并且逐渐常态化。

  日本自卫队处于为美军提供后勤保障的位置,并不直接上阵。而此次新安保法制框架将创设“重要影响事态”的概念,取代原来的“周边事态”,旨在明确取消自卫队活动的地理限制、状态限制。也就是说,只要日本政府认定为“重要影响事态”,自卫队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出现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区。

  比如,美军在日本领土外与别国军队交火后,自卫队就可以前往事发地为保护美国军事力量而发起反击,或者截击射向美国的弹道导弹。军事活动的内容也不加限制。这意味着日本自卫队从幕后走向前台,由“后勤部队”演化为美国的“同盟军”,将完成向“正常军队”的蜕变。而拥有了“正常军队”的日本,也就成为了实质上的“正常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安保法制框架还将《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抛在一边,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日本不仅要改变自卫队参加联合国行动一事一议的原则,还将同时制定即使没有联合国决议,只要接到国际组织的请求也可派遣自卫队的条款。

  1992年6月,日本国会经过一番激烈辩论,通过了“海外派兵案”。8月下旬,日本首批维和部队抵达柬埔寨,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1994年,日本政府又通过了《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合作法》,允许日本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根据目前的规定,日本每次向海外派遣自卫队需要基于联合国决议,还要制定一事一议的特别措施法。

  不少专家预计,日本系列新安保法案的成形及出台,会历经漫长的讨论及争执,或许需要数年之久。可是,从去年7月安倍政府通过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以来,半年多时间新安保法案就已经有了框架,并将于5月提交国会。一旦这些法案被强行通过,日本将成为实质上的“正常国家”,日本自卫队也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军队。因此,在未来的历史书上,日本2015的“完善新安保法制”行动,或将成为一起标志性事件。(蒋丰)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