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将公平作为高等教育核心理念
中新网3月20日电 每年一度被称为“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的日本高考,对于日本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丝毫不敢马虎。日本新华侨报20日文章称,日本堪称“学历社会”。每个人的地位、收入、受尊重程度,往往由学历以及毕业院校的知名度来决定。考入一所好的大学,就意味着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上。而如何保障大学录取的公平,日本经历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有效的制度。
文章摘编如下:
从1979年起至今,日本的高考一般分两步进行。1月举行为期两天的统一考试,称为“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这是由日本文部科学省下属的“大学入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的全国考试。2月中旬至3月底,各所大学再以考生成绩为基础,进行第二次“自主考试”。这种制度既保证了考生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又保证了大学招生的自主性与灵活性。
日本的大学没有一本、二本等划分标准。考生可以同时报考多所大学、也可以同时被录取,因此大学档次很大程度由考生“用脚投票”决定。报考人数多、最终入校率高的大学,相关标准自然也就水涨船高。而一旦教学质量下降遭遇差评,从报考人数和最终入校率上很快就能显现出来,为了招满计划人数也只有降低标准。
所以,日本大学的等级不需要采用行政措施来评测,而是由“考生市场”来决定的。这种体制既保证了各个大学靠实力说话,又保证了考生的自由选择权。当然,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公平的。日本“国立”的东京日本将公平作为高等教育核心理念大学、“私立”的庆应大学等名校因为积累了丰厚的教育资源与知名度,一向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不过,如果这些名校不思进取也会坐吃山空,他们时刻面临考生评价及被其它学校赶超的压力,不敢懈怠。
此外,日本“全国共同学力第一次考试”实行全国统考,各个大学以此为基础划定分数线,没有任何地域差异。各校对全国各地的考生一视同仁,即使是校内面试中主考官也不知道学生的籍贯。大学如果在招生过程中出现地域倾向,很可能被学生以歧视告上法庭,那是要吃官司的。
为了防止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无论高考政策、法律规定和社会意识等方面,机会均等是日本教育的最高理念。早在明治维新时期,明治政府就开始大力推行全民义务教育,做到最大限度地让每个人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在高等教育方面,纠正地域差距是政府的核心政策。二战后,日本不仅将保障教育机会均等的条款写进了宪法,而且成为新出台的《教育基本法》的基本理念。
在日本历届政府的努力下,教育公平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现在,即使在名校集中的东京日本将公平作为高等教育核心理念地区,很多学生也会选择报考其它地区的东北大学、京都日本将公平作为高等教育核心理念大学等,各地区教育差距明显减小。
此外,日本考生也不是“一考定终身”。首先,考得不好的考生可以下次再考,相当于中国的“复读生”。日本的“复读生”分为两类:一类是往届落榜生,在日本被称为“浪人”,一次高考失利称“一浪”,二次失利称“二浪”,三次以上统称“多浪”;第二类是已经升入大学,但由于所在大学不理想,想再考一个好大学而参加高考的学生,这类学生被称为“假面浪人”。他们为能考上理想的大学,想方设法进行补习。
日本最有名的代代木教室、河合塾、骏台预备校等补习学校,就以擅长收集各种私立、公立大学的考试资料和信息而著名。不过,补习学校的收费并不便宜,单科补习往往每年就要15万日元,进入一所好学校全面补习约需100万日元,相当于普通大学一年的学费,如果再将生活费计算在内,“复读”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公平。
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各个大学的“一般入学选拔”并不局限于考试成绩,还有测试综合能力的校内考及面试,不少学校的笔试与面试分值比例甚至各占一半。而且,日本各个大学还有“推荐入学”和“A0入学”。
“推荐入学”是私立大学招生的重要形式。以调查书、推荐书等资料为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部分学校还要进行面试或小论文的考试,更多的学校则是选择完全免除对学生的学力考试;“AO入学”(Admission Office)则是考生通过递交自我推荐书,到大学面试和体验教学,一般能获得正式申请资格的学生都有极大被录取的可能性。
虽然考试形式多样,但为了金榜题名日本考生也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他们有着 “四当五落”的说法:如果每天拼命学习只睡4个小时,就能考上大学,要是多睡一小时就会落榜。
日本考生绝大多数是不会“拼爹”的,能够拼的只是自己的耐力和意志。(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