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欧洲时报:中欧关系“不惑”之后何去何从

2015年05月07日 1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2月18日,“中华风韵”之《逐梦天涯》舞剧在布鲁塞尔国家剧院闪亮登场,正式开启了“欢乐春节”文化品牌活动走进欧盟和比利时之旅,也拉开了中欧建交40周年在欧洲系列庆祝活动的序幕。中新社发 沈晨 摄  

  中新网5月7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7日评论称,从1975年5月6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中欧关系已经走过整整40年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讲“四十不惑”,回顾中欧关系这40年,虽历经起伏,但总体向好,也越来越有“不惑”的味道。良好的外交关系从来都是着眼长远,从这个角度看,“不惑”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恐怕是中欧在纪念建交40周年时不能回避的话题。

  文章摘编如下:

  人生的“不惑”多缘于经历和阅历,外交关系的“不惑”却需要更多的构成因素。具体到中欧关系,政治上,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及其引领的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扩大了双方共识;经贸上,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十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人文交流上,双方每年超过数百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促进了交融;国际事务中,中欧能够保持对话与协调,共同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

  经过彼此努力,中欧关系已经连续登上合作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个台阶,这算是对中欧关系“四十不惑”的概括,但良好的外交关系从来都是着眼长远,从这个角度看,“不惑”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恐怕是中欧在纪念建交40周年时不能回避的话题。

  透过中欧元首的贺电,也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习近平发给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贺电中说,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符合双方人民利益,也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贺电中提到的建设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是2014年3月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时,双方共同确定的。虽然只有四个词汇,却切中了中欧关系的“脉搏”。

  建设中欧和平伙伴关系的意义不必多言。如果双方是一种对抗态势,那一切都是空谈,特别是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欧双方能否视对方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积极力量,能否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尊重彼此重大关切,不仅影响双边关系的进程,还会左右世界格局的调整。

  中欧都处在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当前的欧洲,在多个方面经受考验,不仅要应对债务危机,极端思潮带来的压力也不小,还面临着稳定周边、内部安全等艰巨挑战,中国作为欧盟的重要经贸和战略伙伴,是后者要实现上述政策目标的重要外部助力。

  同样,中国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也需要来自欧盟的战略合作与支持,无论是“一带一路”努力对接欧亚经济圈,还是“亚投行”广泛吸纳欧洲成员,都是明显的佐证。

  由此不难看出,中欧的现实利益及自身发展决定了双方需要在促进增长、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对接,互相为对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中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互补性强,更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关系,妥善处理成长中的烦恼。

  虽然近年来中欧合作硕果不断,但欧洲社会对当代中国了解不多,对中国印象刻板化,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心态矛盾。

  中欧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各异,这就更需要双方加强交流,遇问题多换位思考,做到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人,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展比较中,双方应多阐释彼此文明的共通之处,制度创新的相似之处,多讲各自道路与模式对世界的正溢出效应。

  40年前,美苏冷战,中欧选择建立外交关系。好似秉持了这种“困难之时相向而行”的初衷,40年来每遇格局变迁,中欧大都选择合作应对,中欧关系也在共度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如今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不惑”之后何去何从?和平、增长、改革、文明,无疑将引领接下来的中欧合作。

【编辑:吴合琴】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