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经济日报:台促进产业整并 点燃经济引擎
资料图 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中新网9月10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0日社论表示,台湾电子业面对巨大挑战,合并与收购以增加互补性,已经成为电子业突围,并提高竞争门槛与布局新市场的重要策略。这一波电子产业的整并,若能整合成功进而扩大市场,将有希望拉动台湾的经济成长。但是,产业整并需要主并公司有谋略与风险管控、被并公司大股东与管理者的“舍得”之外,台当局也应该扮演催化及促成的角色,
文章摘编如下:
日前联发科宣布以每股195元(新台币,下同)现金公开收购立锜股票,最低收购数量为立锜35%股权,最高收购数量为51%。本次公开收购完成,联发科预计进一步取得立锜100%股权。
未来物联网产品要求低耗能与联网,电源管理及无线芯片是关键环节,联发科与立锜在这两方面互补性高,立锜加入联发科技后,可以有效优化电源管理解决方案,而联发科透过此次并购将可加快布局物联网市场,因此这一并购案获得市场投资人青睐,股价连两天大涨就是证明。
其实藉由并购以增强竞争力,早已是联发科的策略之一。联发科2012年先合并电视芯片大厂晨星,之后并购网通芯片厂雷凌,今年一连进行多起并购案,先由晨星宣告收购图像处理半导体公司曜鹏,再由晨星的子公司晨发合并奕力,推出驱动整合触控IC芯片,同时联发科收购常忆科技,强化内存相关硅智财(IP)与人才。上述的并购主要着眼于现有产品以及市场的扩展,而日前宣布并购立锜则着眼于布局新巿场。
联发科已下修全年手机芯片出货目标约11%,让联发科今年第2季税后净利几乎腰斩。
此一态势也让联发科股价从6月下旬的434元,两个月内大跌至最低的229元,跌幅达47%。再者,在大陆展讯、小米来势汹汹的冲击下,联发科的生存空间恐遭压缩。展讯背后有大陆政府与英特尔撑腰,在3G 市场以低价与联发科竞争,而小米自制芯片将用于低阶的红米机,直接取代联发科。
不仅联发科,日前半导体封装大厂日月光公开收购同业硅品25%股权,而金融业也有元大金控合并大众银的案例。这一波并购案完全是由企业发动,台当局并未扮演角色,然而当局应有积极的政策,让台湾的产业、金融业整并得更有竞争力。
首先,我们建议当局与民间合作,推出产业整并基金。为了提升基金运作效能,此整并基金属于公共私营合作制(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而当局出资低于一半,交由民间专业团队经营,当局以政策协助相关并购案的进行。此基金可透过参股并购案,以利主并公司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并且协助引进策略性投资人,壮大整并后公司的竞争力。
当然,整并基金亦可提供专业咨询,协助并购案进行得更顺利。当局同时可以修订企业并购法、金融并购法做更大幅的开放,提高产业整并的诱因。当然整个并购案的参与人士必须恪守法律,避免内线交易;此次联发科收购立锜,先前就有风声传出,立锜股价在8月下旬就大涨,这种情况应避免,以免坏了好事。
其次,不仅产业需要整并,台湾金融业更需整并。然而在当局拥有控制权的银行,占台湾银行业资产的一半,如果当局没有作为,银行业如何整并?虽然“金管会”研拟提高资本适足率的要求,逼小型民营银行大股东卖出股权,但在一体适用下,公股银行同样有增资压力,而当局又无预算参与增资,可能让鼓励金融业整并的政策无法落实。
建议在明年“大选”后,当局应积极规划金融整并,至少先让具有国际布局的泛公股银行合并,整合战力打亚洲杯,拉开金融业整并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