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民生比天大 总理“狠话实话”传递信心
3月1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视频:李克强: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经济就不会“硬着陆”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7日电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6日在北京出席中外记者会,经济、民生议题备受关注。港台地区和外国华文媒体称,这是李克强总理的第四次中外记者会。两个多小时的答问几乎将中国面对的经济挑战、改革难点和国际热点一网打尽,贯穿其中的更是涉及十几亿中国百姓的民生话题。面对外界种种关切,李克强不仅展现大国总理风范,向世界传播出中国信心,更在记者会上发出一张实实在在的“安民告示”,给大家一颗“定心丸”。
香港《大公报》17日文章称,对于关乎自身腰包的经济问题,很多人希望从两会确定的中国发展路线图寻找答案,对此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困难和希望并存,希望大于困难”,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这一掷地有声的表态,给企盼经济之春如期到来的人们率先“吹来一阵暖风”。
该报说,开放和自信,还体现在敢于直面存在问题。有媒体问及,中央政府对基层养老金问题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李克强坦言“这个问题很尖锐”,他又如实告之,“确实有个别地方养老金发放困难”,为了消除民众对养老问题的顾虑,他表示要“做个安民告示”,承诺“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谈到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下岗潮,李克强坦承心情“略有沉重”,他表示将在去产能、促发展、稳就业间达到平衡。而说到异地看病涉及的全国医保联网问题,他表示,这些琐碎事宜就是“天大的事”,皆因“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改善民生”,要用群众对民生的呼声和要求来倒逼发展,推动和检验改革。
文章表示,总理的真诚答问,体现“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心民意不可违”的执政理念;那些朴实的言语,坚定的承诺,更彰显了以民为本、亲民务实的执政情怀。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狠话实话回答 传递中国信心
香港《文汇报》17日文章分析,这是一场被称为“问题最尖锐”的总理记者会。诸多提问,直指中国经济社会的“痛点”。
分析表示,当下全球经济仍深陷危机泥潭,中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借用李克强所言,这场记者会可谓是中国领导人向海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家发出的“安民告示”。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疑虑,几乎都在记者会上以提问形式呈现出来,李总理以不少狠话和实话作答,用自信的声音向世界传递出中国信心。
外界注意到,李克强称面对种种潜伏的危机,中国准备充分,弹药充足。面对金融风险,李克强以“拿你是问”来警告有关当局应“守土有责”,打赢没有硝烟的金融战;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李克强誓言要“投鞭断流”、“背水一战”,顶住压力促进转型;承诺中央为养老兜底,李克强用3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养老保险收支结余,以及1万多亿元社保基金储备为后盾;确保去产能 “不丢老饭碗、拿上新饭碗”,李克强以1,000多亿元专项资金作保障。面对各路记者的发问,李克强对中国经济的困难做了全景式扫描,并提出对策,为中国经济打气。
新加坡《联合早报》17日报道,记者会结束后,李克强意犹未尽,没有即刻离去。当有记者隔着保安大声问他对股市是否有信心时,他也高声回答:“只要你有信心,我就有信心。”这一嗓子为整场总理记者会增添了亮色。
香港《明报》17日报道,李克强在闭幕大会后召开记者会,回应近期对中国经济下行、股汇波动的忧虑,期间大派定心丸,称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亦不会爆发“下岗潮”。李克强又指,即使世界经济持续不景气,中国仍然有政策储备,意味着宏观调控还有“新招”未出。
总理看好香港发展前景
《大公报》表示,让港人同样感动暖心的是,面对“香港出路到底在哪里”的问题,李克强不仅重申中央将全力支持香港加快发展、增进香港民众福祉,信心满满地表示“我对香港的前景看好”,更特别在回答别的问题之后,特别“插播”补充对“深港通”的回应。
《香港商报》17日报道称,对于香港将何去何从的担心,近来普遍存在。概因受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的影响,香港面临经济放缓,传统优势有所弱化等更多挑战。此时此刻,李克强对香港前景看好的讲话,讲出对香港的信心,极具针对性,亦有利振奋人心。
缘何总理看好香港?李克强首先强调香港会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没有也不会改变。清晰表明中央对港一如既往的重视和关爱,对港大政方针一以贯之,亦表明中央会继续支持香港的坚定态度。
历史证明,无论香港出现什么变化,中央挺港的力度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减少过,香港故得以做到始终屹立不倒。如同李克强所说,只要是有利于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增进香港民众福祉,特区政府提出来的事,中央政府都会全力支持,这正是对港保持信心的最大保障。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提问变辣 李克强正面接招
台湾《旺报》17日刊发题为《陆媒提问变辣 李克强正面接招》一文称,总理记者会是每年大陆全国两会的最后高潮。今年若干大陆媒体问题变辣;过去时常提敏感问题的外媒,反而几乎集中在经济议题上。
有大陆官媒提到,大陆有些地方的养老金发放出现困难,直问李克强:“中央政府是坐视不管,还是准备为他们买单?”此问一出,令现场数百名中外记者为之侧目。
只见李克强先缓缓气氛,“你提的这个问题的确很尖锐”,不过这个问题是“一地之难、一时之急”,只要地方政府尽力,中央政府会给予补助;同时中央还要督促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他强调,“老有所养”不会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
另有大陆记者问到,简政放权进行了几年,还是有企业和民众反映,办事时常“找不到门”,政府要如何解决?
李克强坦言,现在确有“找不到门”现象,束缚了产业的发展及民众的消费需求。他当场承诺,今年要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
总理亲点“农民”记者提问
《文汇报》另一篇文章说,总理记者会“一问难求”,各路记者为争抢提问机会,使尽浑身解数。坐在记者席第二排中间位置的一个女记者全程手举写有“农民”二字的标牌,成功引得总理注意,在主持人宣布最后一个问题结束后仍获李克强点名,得到额外提问机会。
这位来自《农民日报》的记者就粮价下降令农民损失惨重发问,李克强对此表示,现在农产品主要是谷物产品,如玉米、小麦、大米,国内价格和国际市场相比,每吨几乎要高600多块钱(人民币),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比较低。
李克强表示,下一步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让农民更多地进城,有条件的能够在城里留下来,这样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使农民能够把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农产品更有竞争力。
承诺扶农力度不减
李克强也承诺,农业始终是一个弱势产业,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不会减,对农民支持的力度也不会减。中国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农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让他们能够富裕起来,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
在李克强额外回答“农民”记者提问后,现场更有记者喊出“也给工人一个机会”,引得全场笑声。李克强笑言,我们会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也会高度重视如何保护工人合法权益的问题,“顾此就会失彼,希望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