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青岛阅兵标志中国海权时代到来——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华文报摘
    美国侨报:青岛阅兵标志中国海权时代到来
2009年04月23日 0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2日,停靠在青岛解放军海军码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各国舰艇,各国海军官兵相互登舰参观,同时各国舰艇对青岛市民开放,让众多各界人士在参观中大开眼见。图为中国海军军舰阵容齐整等待阅兵。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23日电 美国《侨报》当地时间22日发表署名文章说,中国海军庆祝成立60周年舰艇阅兵,是海军创立60年来的第三次,但相较以往,革命性地突破了以往近海防御的思路,标志铺以软实力形象的中国海权时代的到来。这不同于只有硬实力的海权时代,而是更注重海军形象的海权时代。这完全符合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应为世界所欢迎。

  文章摘录如下:

  从20日拉开帷幕并在23日举行舰艇阅兵式的庆祝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活动,有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军舰到场“助兴”,有来自29个国家的高级海军官员参加,包括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和俄罗斯海军总司令,堪称一场“海上军事奥运会”。

  这次阅舰式是中国海军创立60年来的第三次,但相较于以往,不论在海军装备水平,或是作战合作能力,或是战略威慑力展示,还是在海军软硬实力的延伸及规模上,都革命性地突破了以往近海防御的思路,这标志铺以软实力形象的中国“马汉式”海权时代的到来。

  海权对于一个大国的意义是不同非凡的。早期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曾直言,国“无海权如人无手足”。中国古代海航家郑和也说过,“国家欲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也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首夺取南洋,华夏危矣。”

  “海权”概念的创立者、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并在海外取得补给基地。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他甚至断言,无海权则无贸易大国。

  一直以来,中国海军被定位为陆地国土防卫力量的补充成分,固守着近岸近海防御的“褐色海军”思路,没有把海军视为维护海洋利益和海上贸易利益的重要力量,在打造“蓝水海军”进程上步履缓慢。中国海军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明显与其贸易大国地位不相符合。

  后果是严重的,形势是严峻的。近段时间以来,中国海权受侵犯事件密集喷发,南沙群岛被周边邻国蚕食殆尽的事实浮出水面,时任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甚至登岛宣示主权,菲律宾通过“海基线法案”,把黄岩岛及南沙大片岛礁圈进其版图内;然后是钓鱼岛权属争议不同寻常地出现,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公然声称钓鱼岛为日本领土,并称此岛“有事”也属《日美安保协议》管辖范畴,大有把美国拉来压中国的气势。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从未停止过跑到中国边境线附近监视中方舰船的举动,3月8日终于发生了中美南海“对峙”事件。其真相是美军在中国专属经济区刺探中国海军尤其是潜艇的情报,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外国船只无害”航行的规定,还扬言要派遣装配有“宙斯盾”系统的“钟云”号驱逐舰前来护航示威。

  一时间,中国人恍若陷入他人“连横”之权谋,海洋利益和领海安全处于危境。尤其是,中国学者们对是否突破“第一岛链”及“第二岛链”封锁的学理辩论乐此不疲,以及中国民众因军舰首次远征亚丁湾护航而拍手喝彩之时,出现这些情势,如同当头棒喝,敲醒了国人。

  如果任由领海权益流失,中国领海的胸口等于被人凿开了一道沟壑,“岛链”不是被突破了,而是越来越逼近中国的咽喉,大有把中国活活卡死的趋向。为此,中国的军事观察家惊呼,中国领海上所谓的“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假如中国海军不能为本国在全球的贸易利益保驾护航,海洋运输线一断,中国将立即陷入困境。

  历史罕见的青岛大规模海军阅兵,以及制造大型作战舰艇的决心,都明显释放了中国重返海权时代的信息。作为新时代的海权理念,中国决心在打造硬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展开海军军事外交,加深与其它海洋大国的合作。而今后要投入使用的巨型医疗船,也将在民间外交上拼出“亲和力”来。

  这是中国的海权时代,但又不同于只有硬实力的海权时代,而是更注重海军形象的海权时代。这完全符合于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应为世界所欢迎。(和静钧)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