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联时报:海上阅兵为中国实力再添砝码——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华文报摘
    欧联时报:海上阅兵为中国实力再添砝码
2009年04月24日 09: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4月23日下午,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海上检阅式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海上分列式,检阅中国海军的舰艇和飞机;第二阶段为海上阅兵式,检阅来自14个国家的21艘舰艇。图为接受检阅的中国海军潜艇编队、水面舰艇编队。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中国历史上的首次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四月二十三日下午在青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阅兵舰“石家庄”号导弹驱逐舰,检阅中国海军的潜艇、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等作战兵种,并检阅了来访的十四个国家的二十一艘舰艇。 图为驱逐舰群与海军航空兵编队同时接受检阅。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4月24日电 意大利《欧联时报》24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说,海上阅兵活动为中国实力再添砝码,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军事力量,同时也表明了中国顺应世界发展,维护和平的态度。无论是此前积极参与共同抵御索马里海盗,还是此次力邀各国参与都证明一个结论:树立中国海军新形象不能单纯依靠武器装备的硬实力,还需要内容更丰富的软实力。

  文章摘录如下:

  庆祝中国海军建军60周年大阅兵在青岛隆重举行,包括美国、俄罗斯在内的20余个国家的海军舰船也应邀前来“助兴”。中国海军将首次公开展示核潜艇,中国的航母计划等悬念,使得此次海上阅兵受到了海内外媒体的一致热力追捧。

  中国此次史无前例的海上阅兵式其目的不仅是集中展示自身海军实力,更是试图通过此种高透明的军事展示与各国缔结善意,树立中国和平崛起的全新姿态。

  追溯历史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北洋水师,虽然也曾经是心怀抱负,也曾经是满腔热血,却最终迫于当时的腐朽统治,全军覆没于甲午海战。我们铭记历史的屈辱,就是为了筑就今日之辉煌。

  1949年4月23日,新中国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由此也掀开了中国海军新的篇章。六十年风雨一甲子,中国人民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终成为一支集合了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岸防部队、陆战部队、航空兵部队在内的实力军种。今天的中国海军不仅是国家安全值得信赖的保障,更是中国综合实力逐步提升的印证。

  实力的增强有目共睹,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海军的整体实力和其它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香港《文汇报》对此认为:“中国的青岛海军大阅兵,令人感动的,还不是海军的进步,而是敢于承认装备的差距。不畏惧与外国海军的对比,这是需要男子气概的。”的确,一个国家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势必要脚踏实地,不断进取。盲目乐观和夜郎自大势必成为其发展的阻碍。

  借助此次海上军演,中国充分展示自身的海军实力,但目的却不止于此。如果仅仅为了获得外界的认可和赞誉,中国只要邀请各国领导人作为“看客”足矣,又何须邀请各国海军舰队呢?无论是此前积极参与共同抵御索马里海盗,还是此次力邀各国参与军演都证明一个结论:树立中国海军新形象不能单纯依靠武器装备的硬实力,还需要内容更丰富的软实力。不依仗已有实力而盲目骄傲,不刻意掩盖弱点,海上军演旨在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也使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不攻自破。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在各个经济体茫然无措叫苦不迭的关键时刻,中国却坚定着一颗“中国信心”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敢于承担责任和肩负使命的风范着实彰显了中国实力,令世人赞叹。而这一次的海上军演,除了弘扬国威军魂,激扬民族气概,更表明了中国的自信和崇尚和平的态度。

  一个大国的崛起不单纯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更需要一种态度,一种姿态。海上军演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中国军事力量,同时也表明了中国顺应世界发展,维护和平的态度。在通过综合实力判定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标准下,海上军演为中国实力再添砝码。(博源)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Baidu
map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