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8日电 香港《大公报》8日刊文说,2009年,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人事制度“二元制”害处多,应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目前官方正研究“同工同酬”作为立法内容。将“同工同酬”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要废除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更公平合理的现代人事制度。
文章摘编如下:
2009年,中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事业单位聘用制度推行范围继续扩大,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80%,政府争取2010年该比例达到100%。
笔者认为,实现全员合同聘用制(笔者指的是非走形式的、动真格的合同聘用制),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是大好事。它意味着,人员须竞聘上岗,“铁饭碗”将不复存在,只有“泥饭碗”,人员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该制度将利于提升个人和单位的绩效,并可有效治疗事业单位“效率低、人浮于事”的通病。
人事制度“二元制”害处多
然而,目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二元制”,却不平等地将人员分为编制内人员和编制外人员。二者可以同工,却可以不同酬。编内人员捧“铁饭碗”可到退休,工资待遇高,升迁快,机会多。而编外人员(又叫合同聘用制人员)则截然不同,他们干同样的工作,却捧“泥饭碗”,工资待遇低,升迁慢,机会少。譬如合同制护士的假期就比在编护士少得多。再如,武汉大学名教授因是合同聘用制人员,校方没有为他购买医疗保险,他不幸患上重病,所产生的高额医疗费顿时成了校方和个人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人事制度的这种“二元制”的存在,有四大害处:一是对编外人员不公,不利于吸引和留住外来人员或人才;二是用人方过度依赖编外人员以降低人力成本,会影响整体绩效;三是,编外人员多干,编内人员会少干,直至不干。因此“二元制”会养懒编制内人员(机关单位就存在这种现象);四是,对编制内外人员的管理标准难统一,加大了人事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应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
目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资支付相关法规,“同工同酬”将首次作为立法内容。即无论正式工还是劳务派遣工,只要从事相同内容工作,应当获同级别工资待遇。笔者认为,如果“同工同酬”原则能够落实到位,将有望提升编外人员的地位和工资待遇。如果再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那么人事制度的“二元制”便不复存在了,编外人员便可与编制内人员平起平坐了。
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人事制度是这样的: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人员没有编内和编外人员之分,只有全职和非全职人员之分;全职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由合同约定,非全职人员通常只有工资,按工作小时或工作量计酬;设立法定的全职人员最低工资和福利标准以及非全职人员的最低工资标准,以此保护职工的基本权益,规范和监督雇主的用人行为。
总之,“同工同酬”原则,当是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理念和依据。将“同工同酬”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要废除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更公平合理的现代人事制度。(黄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