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维和烈士唤起国人“世界公民”意识——中新网 - 闆风珶鎶骞冲彴
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华文报摘
    大公报:维和烈士唤起国人“世界公民”意识
2010年01月21日 1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月21日电 香港《大公报》21日刊出署名文章《英烈唤起“世界公民”意识》说,海地地震中罹难的中国8位维和警察20日火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放的中国每个人都不可能超然世外,公众应思考如何将自己跟世界联系起来,将日常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联系起来,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若海地地震能引起一些回响,唤起国人“世界公民意识”,也是不幸之中积极的一面。

  文章摘编如下:

  海地大地震中罹难的八位警察20日火化,国人在承受、消解苦痛的同时,也在反思投身国际事务中、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的中国,所必需付出的代价。中共九常委20日送别海地维和英烈,这一举动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维护世界和平、不幸牺牲的人们以最高认可与致敬,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坚定履行国际责任、推行人道主义、共同维护地球家园。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过军事观察员、工兵部队,也包括维和警察、医疗等人员,中国维和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及所有热点地区,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公安和军队也相继设立中国维和民事警察培训中心、国防部维和培训中心。

  随着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承担了更多地国际义务。在尽义务的过程中,物资、资金、汗水乃至鲜血、生命的付出在所难免。2009年,中国国防部维和办表示将应联合国要求考虑派出作战部队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相比起海地恶劣的治安环境,假如军队派出维和作战部队,肯定将置身于更复杂、危险的环境中,无论从物质准备、人员训练上都要考虑得更周全。精神上也必须有所觉悟,这不仅是有关部门事先就要考虑到的问题,国人也应当有此思想准备。

  传统意义上的公民是被限定在国内法律规范中享有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在全球化的今天,开放的中国每个人都不可能超然世外,无论从自身行为还是看问题的视角都不应从狭隘的民族主义出发。与此对应的公民意识,也不应仅是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必要时还应具有“世界公民的意识”。

  过去多年来,外界评价中国埋头潜心发展,国民也专注于个人的财富和前途。汶川地震让人们看到国人的爱心、“80后”的责任感,海地地震也让世人再次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担当。

  而目前中国对外人道主义援助更多是以官方或半官方行为出现。如2004年中国建立人道主义紧急救灾物资援助应急机制以来,针对国际受灾地区共有30多次援助是通过这一政府机制实现。

  尽管中国也有越来越多志愿者到非洲等地区帮助实现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民间通过演艺界人士或者NGO等途径发起反战、反饥饿、反贫困等行动相比,民间的积极力量仍未充分释放。

  英雄已远去,生者当前行。此次事件中,公安部网上灵堂点击率超过3亿人次,很多北京市民自发前往八宝山送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公民意识的成长,公众应思考如何将自己跟世界联系起来,将日常个人行为和集体行为联系起来,这也将成为未来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若海地地震能引起一些回响,唤起国人“世界公民意识”与责任,也是这件惨痛的不幸之中积极的一面。(贾磊)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