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8日电 台湾《旺报》18日刊出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的文章《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期中考》。文章说,今年5月20日就是马英九就任两年的日子。外界会以“期中考”标准检视其两年政绩,其中又以大陆政策为主要对象。如果外界越来越能了解马英九推动政策有对选举政见兑现的负责,也有对法治尊重的坚持,加上个性展现多少会折损政策上的实质贡献,则这可能有助于他后两年政绩的提升。
文章摘编如下:
今年5月20日就是马英九就任“总统”两年的日子。外界一般会以“期中考”的标准来检视马英九执政两年的政绩,其中又以大陆政策为主要对象。
在马英九的施政措施中,大陆政策一直较受肯定,因为两岸关系自他就任后就在稳定中发展。《中国时报》5月11日的民调显示,有67.5%的民众觉得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变好,两岸关系的改善是马政府执政两年的重要政绩。最近与蔡英文的ECFA辩论,马英九也从民调中跃升,满意度与支持度从黑翻红。虽然数字会说话,但现实政治环境里,马英九与其大陆政策还是遭一些人质疑,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矛盾反复的结果?
兑现政见与尊重法治
首先,可从两个角度去观察马英九的施政:一个是他只想兑现竞选时所承诺的支票,这表现在他当选后所推动的大陆政策。譬如,第一次“江陈会谈”,当他强力主导两岸直航的时间表时,却也相对忽略需要顾及对方考虑的因素,导致政策的适应缺乏弹性。另一个则是马“总统”在就任后,相当坚持必须在遵循法律规范的基础上实施政策,因而这方面措施便与他原先立场有所落差。譬如,依法执行法院所定的死刑案例,就必须搁置他本来倾向废除死刑的想法;或是对陈水扁2004年“两颗子弹”的真相没有重启调查,因为他认为在法律证据没有明确前,不宜有定论。但这种坚持既让马英九的“理想”与“现实”有了差距,也让他的死忠支持者因而产生了“离心”的感觉。
其次,探讨马“总统”的政绩,先要区别到底是从政策内涵着手,还是从他的人格特质来解析。仔细观察他所推动的政策,有其可行性与前瞻性;譬如ECFA,原先虽有争议,在电视辩论会后,让民众有了清晰的轮廓,多数觉得这是我们目前必须要走出的一条路。又譬如说,他的“活路外交”政策厚实了两岸“政治互信”的基础,让台湾能够多次曝光在国际社会上,像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或是世界卫生大会,以及海南博鳌论坛上。
特殊个性与人格特质
这些政绩在过去只是目标,现在逐一实现。然而他的施政满意度始终低迷,支持度也很难提升,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不知是马团队的哪一环节出了毛病。
其实,如果从马英九的特殊个性去透视,就会发现原本是件好的事情,因为他常常急于自辩或自清,或思虑过多未能及时裁决的犹疑,或太坚持清廉,导致用人无法以才能为优先考虑等的“人格”特质,让许多认识他的老朋友、不了解他的支持者,到最后都有点不谅解而与他渐行渐远。
如果外界越来越能了解马英九在政策推动之际,有他个人对选举政见兑现的负责,也有他对法治尊重的坚持,加上他的个性展现多少会折损在政策上的实质贡献,那么这份理解可能有助于他后两年政绩的提升。
但是,如果马英九今后仍让台湾民众必须在雾里还蒙上一层纱去看他的措施,那么“不看好”可能就不只是后两年,也包括2012年大选。
参与互动(0) | 【编辑: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