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零利润”楼盘再现楼市 关键看购房者是否买账(3)

2012年02月24日 07:46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零利润”楼盘再现楼市关键看购房者是否买账(3)

  不过,高姗同时指出,这种差异化的产品供应策略虽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但并非所有项目都能适用,尤其是那些产品形态基本定型的产品,这种方式显然不具操作性,因此对于产品相对固化的项目来说,可以在产品局部做出一些精细化升级,在提高产品性价比上,只有真正高性价比的好产品才是打动客户购买的有效利器。

  现象2

  交首付帮托管回收资金

  低迷的市场格局之下,现金对开发商的意义尤为重要。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开发商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位于河北张家口某度假项目,于去年11月开盘之际便推出一项“交首付、帮托管”的增值服务。据介绍,购房者在缴纳首付之后,如果不用于自住,则由开发商进行托管出租,并与业主签订托管协议,每年返还总房价的8%,作为租金收益的分成。

  据销售人员介绍,该项目为精装修酒店式公寓,目前在售房源户型为33-70平方米的开间、一居和二居,均价6000元/平方米,折扣另议,40年产权的现房。“托管协议每年签署一次,如果市场好,价格上涨,返还的收益就可能高于8%,但是如果市场不好,收益就会低”,该销售人员说。

  不过关于市场好坏的标准和收益的涨跌,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还没有制定相关标准,但“市场已经好转,预计这几年不会下跌”。此外,项目还做出“3年内保涨30%”的购房承诺,如果没有达到承诺的涨幅,公司将给予差价补偿。

  据其介绍,由于该项目的购买力主要来自北京,推出此项增值服务的初衷主要是为这部分非自住客户实现投资,在目前的购房者中,用于投资的占40%,另外60%用来自住。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冯联联认为,目前度假项目采取出售后返租的方式并不少见。相对于单纯出售来说,无论是面向自住客群,还是投资客群,项目都需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或者是稀缺的自然资源,否则销售难度会较大。但加上差价补偿这种在调控后市场低迷时期出现的一种营销方式,如今被运用到商业地产项目中,也表明在调控后,房地产市场整体的投资意愿比较低迷,商业、旅游地产项目也受到波及,房企出货难度加大,也存在资金迅速回笼的需求。

  此外,售后返租的租金收益很难衡量,购房者较为被动,容易存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现象3

  “观望”项目普遍延期开盘

  截至2月20日,今年新建期房市场仅有5个项目开盘入市,合计供应量为746套,比去年同期减少33.5%,其中,2月仅有浅山香逸花园一个项目入市。在这些新入市项目中,目前仅有一个项目成交25套房源,成交均价为1.08万元/平方米,其余项目则均为零成交。据此计算,今年新供应楼盘整体签约率仅为3.38%。

  老项目也同样供需两“弱”。截至20日,年内北京供应的期房商品住宅项目合计为22个(均为老项目后期),供应套数为5362套,总建筑面积为62.2万平方米,创造了限购后的新低,至今合计签约仅843套,签约面积合计为8.65万平方米,总去化率仅为15.7%。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亚豪机构此前的统计数据,在2月北京计划推出的23个项目中,首次入市的纯新盘就达到10个,其中6个已连续宣传多月却始终未面市。包括路劲世界城、紫御华府、天润香墅湾1号、首开国风美仑等,最早的在去年10月就宣称要开盘,却延期至今也未能面市。一方面,新增供应的缺失被认为是年后楼市成交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同时,市场持续的低迷格局也使得新项目普遍延期开盘,推迟入市时间。

  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冯联联认为,节后新盘推迟入市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低迷,开发商对年初商品住宅市场信心不足,在买方市场下,计划入市项目也都会面临定价难的局面。

  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预计在3月开盘的项目目前共有21个,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开盘量基本相当,但与2009、2010年同期相比,新盘供应的降幅还是均超过了4成。在20个项目中,郊区项目占据绝大多数,除5个城区项目外,其余主要分布在昌平、房山、大兴、顺义等地。

  “春节后这几个区县有可能成为价格调整比较早的区域”,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在限购调控政策不松动的大环境下,大部分需求被抑制,区域内的库存量及潜在供应量决定了这些区域内房价下调的深度。由此判断,从未来的成交结构看,市场需求仍将以首次置业者为主,中低价的普通住宅依然会占据成交量的主体。记者 邢飞 桂瑰 潘秀林

【编辑:胡可璐】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