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端物业逆势回暖 谁在为豪宅市场买单?

2012年04月24日 13:2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日前,媒体从亚豪机构获悉,北京二季度将迎来豪宅供应高峰期。“一是因为从3月开始豪宅市场回暖 ,二是地王、楼王也到了集中上市的时间段。”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透露说。

  据亚豪发布数据显示,3月北京76个在售价格超过4万元/平方米的公寓豪宅项目共售出456套,环比激增263.3%,为2011年初限购令颁布以来最高峰值。另一方面,十余个高端项目也准备借助这一波热销行情在二季度集中入市,其实包括6个纯新盘,以及红玺台、西山壹号院等8个持销项目。

  显然,北京高端住宅市场“逆市回暖”已成不争事实,一面是普宅市场大幅跳水以价换量,一面是高端住宅市场的量价坚挺,热火朝天,放眼中间究竟是谁在搭建支撑豪宅市场的桥梁?

  邻居是谁?引领顶级豪宅新东风

  作为中式豪宅的典范之作,红玺台的营销总监在谈及最新豪宅客群时曾直言不讳:“如今,精英们更加讲究择邻而居,他们希望与自己的职业、地位、文化、收入都相近的人住在一起。因为谁居住在这里,将直接关系到一系列与日后长久的生活方式、用户体验等紧密相关的问题。而我们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在于:红玺台有这样一种资本,使其能成为一个能把分散在各处、真正懂得鉴赏与品位的财智人群和社会名流聚集在一起的载体。而这种资本始于红玺台建筑风格对中魂西技的深刻理解、建筑材质体现对品质细节的苛求、户型设计彰显对人居空间的尊崇。”

  毋庸置疑,正是手握较多社会资源及巨大个人财富的精英阶层构建起了支撑豪宅市场的桥梁。而正如中国豪宅从无到伪再到今天的初具规模。中国富人伴随着时间的雕琢与资本的不断积累亦在逐渐成长。的确,仅仅把豪宅等同于奢华装饰与昂贵价格的时代早已逝去,“邻居是谁”正成为衡量顶级物业的第一把标尺。

  红玺台的成功就是例证,作为北京唯一的“中国印”,红玺台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华人精英与中国顶级知识阶层。他们具备常人所不及的全球化视野,对高端住宅有着异常丰厚的阅历、卓越不凡的品位以及最为挑剔的目光。赢得这些精英领袖的认同,无疑是项目价值最好的背书。

  而洞悉中国财富阶层的胡润在采访中坦言:“与早期中国富人相比,新一代的财富人群已经不能满足单纯的贵宅了。炫富不再是新贵的主题,他们渴望真正的豪宅;渴望通过不动产实现更高的投资回报;渴望拥有独享兼具收藏意义的房子;渴望通过居所彰显一种生活方式。”

  一言蔽之,“投资、收藏、阶层,一样也不能少。”作为豪宅,其投资属性从未也不可能消失,独占城市核心资源、山水景观资源亦令其收藏价值不必多言,而圈层文化经过十数年的发展终成这场豪宅赤壁中不可或缺的“东风”。

  自身亦豪门 寻找塔尖阶层的游戏规则

  “遇到一个人,改变你一生。坐头等舱 ,打高尔夫 ,读EMBA……无非,是想遇到你命中的贵人,进入某一个圈子。”这样的言论遭遇现下新贵阶层或许只会被报以嗤之一笑。他们早已不需要通过如此浅显的方式彰显其社会价值,他们自身就是豪门的标签。

  恰如红玺台所宣称的“没有一定高度,不会如此低调 ”一般,这些具有相同社会经济地位、相同爱好和品味的人聚集在一起选择自己的居所和邻居,形成了一种“圈层文化”最重要的原因已不再是炫耀或其他,而是彼此志同道合的氛围。而此前采访红玺台时,其销售总监也表示,“从销售代表反馈回的信息来看,业主对红玺台的价值认同点很具代表性。文化积淀、建筑质素、空间设计,是大部分业主提及频率最高的因素。而通过总结亦发现,我们的业主多为建筑业内人士、大学教授、高级军官且基本都有海外留学、置业经历。”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点出了圈层对人类社会身份的重要性。关于圈层,不可置否的是精英们也需要朋友与邻里,他们更需要在自己的游戏规则内找到成就感与归属感。而名副其实的高端圈层会使他们更加容易找到具有相同嗜好和品位的好友,同时,还可以得到更多圈子所带来的利益。而圈层价值也成为了红玺台吸引更多顶层家庭的魅力所在。

  至此不难看出,城市顶级豪宅的价值已不仅仅体现在对城市稀缺资源的拥有,为富豪们带来一种高端的奢华的生活才是关键所在。以红玺台为典型代表的城市标杆性豪宅项目,它们的核心价值与影响力在于将这个城市的塔尖阶层做了一次聚集,成为这个城市仅有的5%顶尖人士的第一居所;更以其对顶尖圈层文化的引领,塑造出媲美纽约上东区或香港浅水湾的绝对圈层影响力,成为一座城市的代言。

【编辑:张慧鑫】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