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汕头11月12日电 题:潮汕侨批:维系海外侨胞和亲人的纽带
作者 李怡青 陈妍
侨批,潮汕地区俗称“番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的汇款,其中绝大部分附有家书。“潮汕侨批”曾被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等国内外专家誉为“侨史敦煌”。
记者日前采访了“侨批”收集者王先生,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维系海外侨胞和亲人的纽带——潮汕侨批”研究多做点事,并将自己50多年来收藏的侨批捐献给侨批馆。
侨批的大规模形成最早在19世纪前期,至20世纪七十年代结束。它以“银信合封”为基本特征,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
广东潮汕地区是中国的著名侨乡,潮籍侨胞先辈在海外吃苦耐劳、奋斗拼搏、克勤克俭,并将来之不易的血汗钱托寄回家乡,力尽赡养父母妻儿的义务;有的还捐资家乡各种公益事业,扶贫济困。由于当年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海外侨胞捎回家乡的款项和信息,由“水客”和海内外的侨批馆递送。
记者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采访了解到,该中心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侨批文物馆”,该馆收藏的侨批原件、复印件和刻录有侨批的光盘10万封,占广东省侨批收藏量的71.4%,向世人展现丰富多彩的潮汕侨批概貌。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其中,有父亲为刚出生却不曾谋面的孩子取名的;有儿子问候年迈双亲的;有父亲要求赎回被卖女儿的;有父母鼓励儿子发愤读书的……他们的批信虽寥寥数语但语重千钧,记者在汕头侨批文物馆看到几份“有据可靠”的批信。里面多是问候平安、问及家庭婚丧喜庆、生老病死、子女入学、就业等,平淡的语言却传达了海外华侨对祖国、故里的赤子之心和对家人亲朋的关爱之情。而从海外汇来的侨批款源源不断注入汕头本土,成为当时本地民众的一个主要生活来源。
侨批这种将家书与汇款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做法,人们称之“露天金融”。在金融邮讯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银信合一”的特殊形式,使侨批在近现代中国华侨史上扮演了十分特殊的的角色。
侨批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中,对广东侨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侨批中的家书,是国内亲属与海外华侨华人联系的主要媒介,维系了海外侨胞与家乡亲人的情根。
国学大师饶宗颐说过,潮汕侨批非常值得研究,从中可以看到那时侯的潮人在侨居国家及其活动,还可以从潮人的活动中看到那些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
目前,包括广东侨批档案在内的《侨批档案》已被列入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该项工作得到了海内外华侨华人和社团的强烈关注。完
参与互动(0) | 【编辑:朱鹏英】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