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rayapp涓嬭浇 华人新闻

中西文化教育差异 海外华人忧子女沦为“香蕉人”

2010年12月10日 09: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网报道,身边的一些朋友陆续有出国的,有带着孩子去的,也有在国外生了孩子的,这一批孩子基本都是90后,最大也不过十五六岁,相比国内有些教育环境,他们大概不会知道什么奥数、剑桥、公英、考级等这些让国内家长和孩子整天焦头烂额的名词,他们能在一个相对优越宽松的环境里成长,想来应该是极幸福的。但朋友们回来探亲,谈论起他们的孩子,言语里却总有些焦虑不安。

  阿珊和老公早年跑去日本闯,结局总算不错。阿珊在一日本化工公司做检验师,老公做对外贸易,都拿了绿卡,并在日本生下了女儿月月,如今月月已经9岁了。阿珊从月月五岁开始,每到学校放假他们就把她扔回江西的老家。阿珊和老公在日本呆的时间越久,就越觉得自己的根还是在中国,虽然孩子小无法理解他们俩人的用心,但阿珊希望这样的短暂回归不仅能让月月学学中文,也能让月月知道自己始终是中国人。

  月月第一次回江西,完全不适应,最困难的是上厕所,总是憋到实在憋不住了才去,问为什么,月月说嫌脏。阿珊没想到月月的反应如此强烈,但他们想着孩子过一段就会适应,所以三年来坚持这样,而月月始终都很不情愿地接受这种回归方式。回老家,月月总算能简单地说一些中文,但只要回到日本,她坚决一句中文都不说。当初生月月想中文怎么也是母语,就没怎么教过月月,就想着让她把日语学会再说,现在再教回去却又难了。

  最痛苦的是无论阿珊他们怎么跟月月讲她是中国人,月月始终不明白。一旦说到这个问题,月月就用那种逆反的腔调来一句:“我就是日本人!”阿珊的心每每听到这句话都被刺得七零八落,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来改变月月的观念,阿珊明白,月月再大点,估计连回老家都会拒绝了。看着月月流着炎黄的血脉,而说话行事却全然跟一个日本孩子并无区别,阿珊很是无奈。

  而蓉一家三口是三年前去的美国,当时儿子巍巍上小学一年级,巍巍在那边适应得很快,蓉每每听到老师对巍巍的不停夸赞,觉得特别自豪。今年蓉带着巍巍回家探亲,巍巍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大家都羡慕不已。但很快蓉就发现,同岁的小表妹,在其它方面比巍巍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巍巍的英语是会说不会写,而小表妹在单词拼写上远胜于巍巍。小表妹做的那些数学题,巍巍看起来就是天书,还有小表妹的那些什么舞蹈、声乐、钢琴的才艺,巍巍更是一窍不通。蓉忽然发现,巍巍在国外的学习生活除了快乐之外,她都不知道还学会了什么有用的知识,就只会傻吃傻喝傻玩。

  受了刺激回到美国,蓉拿着小表妹的学习资料,要给巍巍恶补一下,却遭到巍巍的强烈抵触。可不,非要把人从学习的天堂拉到地狱,搁谁也乐意不了。蓉让巍巍背乘法口诀表,巍巍说,背可以,给钱,50美金,蓉气得一点脾气没有,就求助巍巍的老师,希望老师利用课余来给巍巍补补课,老师很吃惊,拿出巍巍的作业本,每到画着红勾的地方,老师就大声赞一句,到画着叉的地方,老师装作没看见,迅速翻过,最后给蓉总结:巍巍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已经学的足够好,完全不用再去补习,还是让他去玩吧。蓉面对老师,简直哭笑不得。

  阿珊和蓉在国外的生活,让我想起了现在的一个流行词儿:拧巴。一方面他们靠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和孩子在国外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生存空间,而另一方面,他们还舍不下自己的中国情结,又惦记着往孩子身上灌输。于是冲突随之而来,毕竟这些90后们已经习惯了海外的生活方式,再让他们融合中国特色,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是永远无法理解的。

  于是,阿珊和蓉他们,作为海外成长的90后们的父母,就只能在这样的左右为难中拧巴着。

参与互动(0)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