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绝境中找到致富之路 中国农民成巴西糖葫芦大王

2011年01月29日 11:06 来源:中青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著名的里尔德加农贸市场,众多林立的西班牙语店铺招牌中,一个用西班牙语和汉语写的招牌“中国冰糖葫芦”格外显眼。虽然店面只有两米宽,顾客却排着长队等候购买……店主叫曾志航,是两年前来巴西务工的中国农民。

  绝境中发现商机

  1981年,曾志航出生于辽宁一个普通农家,2001年从职高外贸英语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回老家帮父亲卖冰糖葫芦。2008年年底,他用全部积蓄7万元钱,办理了去巴西的出国劳务,来到里约热内卢一家建筑工地工作。

  到巴西没过几个月,曾志航开始经常拉肚子。去医院检查后,诊断结果犹如晴天霹雳:他患的是直肠癌。7万元劳务中介费还没有挣回本儿,自己就不能干活了,曾志航无比沮丧,拿着诊断书大哭起来。医生建议尽快手术,以免癌细胞扩散。由于曾志航购买了当地的医疗保险,所以,他住进了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医院,等待半个月后的手术治疗。

  曾志航父母得知第二批去巴西的民工就要动身,便托人给儿子捎去了好多营养品。母亲还亲手挑选最大最红的山楂,做了20支糖葫芦给儿子带去。当曾志航看到那20支糖葫芦时,几乎要哭了。他摘下一颗,含在嘴里,熟悉的滋味令他心酸。他无心再吃,便把糖葫芦分送给护士和病友们。令他惊讶的是,每个人都对这来自东方的红果子很好奇,不断问他又酸又甜的红果子是什么。

  这让曾志航眼前一亮:在里约热内卢卖糖葫芦,说不定是一件能赚大钱的轻体力活。他把剩下的15支糖葫芦收起来。医院附近有一个有名的里尔德加农贸市场,第二天早晨,曾志航来到市场,用生硬的西班牙语叫卖:“糖葫芦,糖葫芦,来自中国的糖葫芦。”路过的人都被他那奇特的糖葫芦吸引,你买一支,我买一支,10多分钟,15支糖葫芦就卖完了。每支5雷亚尔,折算成人民币赚了近300元。曾志航觉得天比平时亮了许多,他似乎找到了另一条致富之路。

  小山楂进不了南美大门

  曾志航的直肠手术很成功,术后半个月,他出院了。但身体状况还不允许他回到建筑工地,只好和公司解除了劳务合同,这反倒更坚定了他试一试糖葫芦生意的决心。

  他给父亲打去电话,父亲也很支持儿子的想法,在当地一家糖葫芦厂订制了2000支质量上乘的无核糖葫芦,委托一家外贸代办公司,与别人的货物拼箱,半个月后,发运到了巴西。

  曾志航喜滋滋地去海关提货,一开箱,却傻眼了:经过长途运输,糖葫芦上面的糖已经融化了,把山楂紧紧地粘在包装袋上,即使用力撕去,红色的山楂上,仍然残留着白色的包装纸。

  首战,曾志航亏了近7000元。但他不甘心就此认输,他明白糖葫芦在巴西是有市场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克服眼前的困难。

  既然运输成品糖葫芦不行,那么,就运原料来巴西,然后自己加工,反正做糖葫芦曾志航是行家里手。于是,他说服父亲,再发运来1000公斤山楂和1万支竹签。2009年9月初,山楂发运到港口,曾志航雇了大卡车,喜滋滋地去港口提货,可是海关的一纸通知却让他傻了眼:这1000公斤山楂,属于活性外来植物果实,违反巴西国家《外来动植物检验保护法》,因此将被依法销毁,并要缴纳215美元的销毁费用。

  曾志航一下子觉得天旋地转,他掏出最后的几张钞票,支付了销毁费用以及雇来的卡车费用后,孤身扛着那只装满1万支竹签的纸箱,回到了住处。

  此时的曾志航已经身无分文,不得不打工挣钱。他按报纸上的广告,来到一家养老院做护理员。曾志航的第一位服务对象是一位名叫麦卡恩的老人,退休前是一位律师。曾志航从他那里了解到,一些国家禁止外来动植物入境,是防止外来生物对本地动植物生长环境造成破坏,如果外来动植物被证明已经不能够繁殖繁育,那么就不违反法律。这句话启发了曾志航:如果把山楂核儿去除掉,那么它就失去了繁育的能力,只进口山楂肉儿,那就不违反法律了。

  吸取上两次的教训,这次他专门去海关检验局咨询,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于是,他提出了关于进口山楂果肉的书面申请,很快就得到动植物检验局的批准。

  将糖葫芦卖遍巴西

  巴西这边解决了问题,父亲那边却出了问题。经过两次失败,他说什么也不想再帮儿子做这种亏本买卖了。

  这时,曾志航想到了一个词儿:“无本生意”。他十分郑重地给糖葫芦厂写了一份报告,详细说明了在巴西开辟糖葫芦市场的可行性,指出双方长期合作的前景,并在报告中如实地说明自己前几次失败的原因,希望对方能赊欠100公斤无核山楂。令他喜出望外的是,糖葫芦厂管理人员答应了曾志航的请求,如数发运了100公斤特级无核山楂。

  曾志航收到货后,加班加点制作糖葫芦,第一批货很快出炉,市场反应奇好,只半天功夫,200支糖葫芦就告罄。不到一个星期,100公斤山楂全部卖完,他算了一下,净赚2000美元。

  曾志航第一时间把回款打给糖葫芦厂,对方见曾志航信守承诺,马上补发来1000公斤去核山楂。曾志航雇了5名中国留学生,让他们负责穿串、包装等工序,自己则负责加工制作,昼夜赶工,几乎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一个月后,凭着这1000公斤山楂,曾志航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那以后,糖葫芦生意一发不可收拾。曾志航租了一间冷库存放山楂,在当地政府部门办理了生产许可证和商标,租下一间临街门市房,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仅仅半年时间,曾志航的糖葫芦就批发到巴西全国各大城市,连海边的烧烤摊上,也摆着他的糖葫芦。那酸甜美味的小红果儿,征服了无数巴西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源:青年参考,作者:金蝉)

参与互动(0)
【编辑:刘郁菁】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