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东京都水源曝被污染民众忧虑 华人冷静应对水危机

2011年03月24日 15: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东京都水源曝被污染民众忧虑 华人冷静应对水危机
    一向不断货的街头饮料自动销售机里,只有瓶装饮用水亮起了“售空”的红灯。(林道国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3月24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3月23日,日本东京都各大报纸、新闻媒体播发了一条引发众人紧张的消息,—位于东京都葛饰区的金町净水厂被检测出放射性碘元素含量已经达到每公斤210贝克勒耳(“贝克勒耳/公斤”是测定放射性物质含量的单位),已经严重超出婴儿健康所允许的每公斤100贝克勒耳的标准。尽管日本政府方面的新闻报道表示,这一数据目前仅对婴儿有危害,对其他人群尚未造成影响,但对于普通民众,特别是对于有孩子的家长来说,这一信息的影响不啻于一石激起千层浪。

  东京民众纷纷表示忧虑

  翻开3月24日的报纸,满眼看到的都是“水”的话题。

  《读卖新闻》报道,受污染的葛饰区金町净水厂主要面向的供水对象是东京都二十三区及东京都以西的多摩地区五市。一位33岁的家庭主妇感到非常为难:“不用自来水怎么办?洗衣做饭都会成问题。”她带着一个9个月的婴儿和一个三岁的孩子,每天要给孩子做五六次牛奶,“停电已经造成生活的不便,希望水就不要再出问题了”。

  《东京新闻》也报道一位居住在世田谷区的32岁的律师的忧虑。这位女律师刚刚怀孕四个月。她很担心当前的水质会影响到自己腹中的胎儿:“在网络上看到,目前的水质对大人没有影响。可是实在不知道,喝了这样的水,是不是会影响到我腹中的孩子。”

  水出了问题,最担心的是儿童最集中的幼儿园。据《读卖新闻》的消息,位于东京都西部的武藏野市ARINCO保育园一看到水质被污染的消息就紧急派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抢购了一批瓶装的麦茶,但是负责孩子们日常饮食的工作人员还是忧心如焚:“现在可以暂时保证孩子们日常喝水的问题了,但是煮饭和烧的水还是不能避免地要使用自来水。”

  还有媒体报道,由于市民已经了解到东京都的主要水源地被污染,市内瓶装水销售量剧增。有些刚刚上完货的超市,和可以销售饮料的药妆店内,购买瓶装水的人也明显增加。有些商店为了保证让更多的人能够买到饮用水,在商店中明确挂出了限量购买的警示牌,500毫升瓶装规格的水,每人仅限购买一箱——24瓶。

  以往从不缺货的街头自动贩卖机中,饮料和咖啡都能够保证货源,唯独瓶装饮料水已经亮起了“售空”的红灯。

  在各家网络商城上,从3月24日清晨开始,销售排行榜前端商品全部是瓶装饮用水。有的网站甚至明确告诉顾客,从3月25日开始直到7月中旬的饮用水断货;网站的电话热线也已经无法对应,索性停止了。

  在日华人平和心态应对

  从“3·11大地震”发生后,一些在日中国人,包括留学生、研修生以及其他行业,采取了暂时回国避险的措施。但在日本的中国公民有70余万人,留下来继续自己的工作的毕竟占大多数,面对正在迫近的核辐射危机和饮用水被污染的危机。大家表现除了平和的心态,纷纷表示“意料之中”、“谨慎保护”、“小心应对”。

  曾经在日本媒体工作过的单先生还为记者讲述了3月23日晚间,自己和太太冒着大雪,把居住地附近的各个饮料销售机都转遍了,看到“所有的瓶装饮用水都显示‘售空’”,最终只和太太抱了6瓶茶回家。随后,他又赶紧上网订购日本九州那边生产的一种深海天然水。“当时下订单的时候,已经被告知因为路途有可能受阻,到货有可能推延两天。”单先生介绍道。

  《日本新华侨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向不少在日华人了解相关的解决办法。林先生称自己家里已经使用了自来水净化器,虽然尚不知道这种净化器是不是对水中的放射性碘有过滤作用,但林先生表示,起码要在这样的时候,首先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同时也要相信日本政府是有能力把这个问题处理好的,毕竟水质问题更关乎日本国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位在人才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则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感觉惊慌。随后,他还对记者讲解,日本超市中有一种供水服务,可以为市民提供免费饮用水,第一次领用时只要交500日元,买一个特定的桶,大约可以盛4升水,以后就可以随时到超市去领取了。王先生还介绍,那种水据说是日本天然水,不是从核污染区来的,非常放心,自己就打算去超市领水。

   某公司职员李先生表示,3月24日上午,新闻又报道了位于东京北部的埼玉县川口市水源地也发现了放射性碘超标的现象。对此,李先生表示,自己并不惊慌,随后还表示:“从地震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坚持全家留在日本,就是相信只要大家站在一起,信心、勇气就会越来越强;也相信日本人民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危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