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中式圈养PK西式散养 华人望子成龙是希望还是奢望

2011年04月19日 09: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19日电 《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今年1月在发行前,《华尔街日报》刊登书摘,配以“为什么中国妈妈更优秀”的标题,立即在全美,甚至全球引起热议,《新闻周刊》、《时代》周刊等均以封面文章对此加以报道,从美国的衰落到近年美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下滑,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上展开中西方子女教育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

  据美国《侨报周末》报道,这个被世人如此关注的话题,4月16日、17日两天,被搬进了新泽西华夏中文学校总校的中文辩论赛的舞台,该辩论赛在全新泽西分设北区纽约中文学校、中区爱迪生中文学校、南区普兰斯堡中文学校举行,辩论主题为“中国式教育好吗?”。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是希望还是奢望?

  北部中文学校学生正方辩手提出,中国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强调一生快乐远远胜过一时的快乐。他们引经据典,列举“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例子,强调孟母培养出了儒家文化的大师孟子;岳母培养出了中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孟母和岳母就是中国古代虎妈的典型。他们认为,虎妈蔡美儿的“高标准,严要求”对孩子德智体各方面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培养孩子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精神所必需的。中国式教育好!

  而反方辩手利文斯顿学生提出,中国式教育管教孩子太多,造成很多中国孩子缺乏个性、没有社交能力。桥水分校反方辩手也提出:很多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3、4岁时,就要求孩子背唐诗、宋词,背乘法口诀,还经常骄傲地展示给亲属、朋友,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反方辩手提出,有的中国家长一听说钢琴能开发左脑,就逼孩子每天练,而不管孩子自己是否喜欢,辩词说:中国家长这样的中式教育,不光没有开发孩子的左脑,恐怕还会影响右脑呢!中式教育不好!

  专家说法:

  就中国家长大多为孩子选择学钢琴,而且小小年纪,就开始找钢琴老师,记者特别采访毕业于中国台湾音乐学院钢琴系、育有三个儿女的陶陶老师。她告诉记者,从人的生理状况、智力开发以及学习环境来看,钢琴是最适合从小就学习的一种乐器。世界著名的钢琴大师莫扎特3岁学琴,4岁便能举行独奏音乐会;被誉为“乐圣”的贝多芬,5岁学琴,6岁便登台演奏;钢琴大师肖邦、李斯特以及音乐巨人舒伯特、舒曼等都是6岁开始学琴。但是钢琴的结构与手风琴、电子琴不同,手风琴和电子琴的琴键属触模式的,只需手指轻按便能发出音来,而钢琴每弹奏一个音大约需要30克的力(低音区需要的力度则更大),如果孩子学琴年龄太小,就无法达到这一力度要求,这不仅不能很好地学习钢琴演奏,而且时间一长还会对孩子手指的正常发育有损害。5岁以后,孩子的骨骼生长已大致分化完成,中枢神经系统更趋成熟,肌肉的发育也更加完善,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学习钢琴的基本生理条件。陶陶老师同时指出,是否应该在这个时候学琴,还是应该从孩子自身的学习欲望和条件综合考虑。

  孩子是否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中成龙成凤,有天赋的“内因”,也有系统培养的“外因”。“龙凤”对有些孩子是希望,而对另外的一部分孩子,就有可能是奢望。除非考虑遗传因素,父母完全无法预料子女的天赋和兴趣的变化,拔苗助长,前景未必如其所愿。关键是家长要学会发掘孩子的个性、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如果家长有条件,给孩子做选择的权利,让孩子选择参加什么文体项目、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选择学什么样的专业,而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每一个选择,适当的给予意见。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希望看到真正的“龙”和“凤”。

  “玉不琢,不成器” 孩子是实现理想的工具?

  辩论赛正方辩手认为中国家长沿用中国教育中“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育理念,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玉,只有经过虎妈式的“雕琢”,才能成大器,攻辩确认中国式教育好。同时在辩论中应用美国总统奥巴马多次在演讲中号召美国人民学习中国的教育方式。认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成功既是学校教育的成功,也是虎妈教育方式的成功。

  中国家喻户晓的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中国教育在历史上,就有将人“器化”的企图,孩子不好好学功课,叫做“不成器”,看重一个人叫“器重”,等等。对人的器化就是对人的物化,以导致孩子无私无我——丧失自我。人随之彻底物化,变成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北部中文学校学生的反方辩论,以中国学生“高分低能”为依据,认为,中国式教育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尊重孩子个性与选择,家长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因此,中国教育方式不好!

  家长说法:

  中国家长魏先生,毕业于中国浙江大学,在美国取得硕士学位,现在纽约的一家电讯公司工作,家住在新泽西。周末时候,经常带着自己9岁的儿子到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散步,去图书馆、去书店、咖啡屋,坐在校园对面的冰激凌店,一边品尝着冰激凌,一边对儿子说,“你的爷爷在中国同济大学读本科,你的爸爸在美国密西根大学读硕士,我的梦想就是你可以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士。”现在就读小学的儿子,倒也回答的干脆,“爸爸,你放心,我如果去不了,我以后的儿子或者女儿会去的,如果他们还是去不了,他们的儿子或者女儿一定可以去的,你一定可以实现你的梦的。”

  魏先生吿诉记者,孩子现在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几乎都是A,同时还要学钢琴、绘画和乒乓,现在又要去学打鼓,没有一样课程是父母逼着去学的,反而倒要和孩子商量,现在学的课程太多了,每一样都要家长接送,还需要时间,实在没有办法安排,是否可以选择放弃一项。而孩子的回答是“我喜欢”,他甚至已经在同龄的中国朋友中间,讨论以后如何到普林斯顿大学,成为“同屋”。这让几个孩子的家长感叹,这到底是中式教育还是西式教育的结果?

  被誉为钢琴神童的新州学生孟雨晴,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的佳绩,毕业于新州麦迪逊高中,并被膺选全美最佳靑年艺术家,以及荣获全国优秀学者奖。优秀的表现获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茱丽亚音乐学院、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力邀入学。4岁半启蒙学钢琴,进入学校以后,课业成绩也一样杰出。高中期间文化学习成绩名列十年级榜首、蝉联新泽西州物理奥林匹克竞赛2007和2008年冠军、荣获新州北部优秀高中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亚军。而侃侃而谈的“孟妈、孟爸”式教育既有“虎妈”的强悍和严谨,又有“孟母三迁”的完全中式的择邻方式,更多的是中西合璧的宽松和理性。

  专家说法:

  人本身就是“人”,不管如何比做物,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评价一个孩子未来的标准。哈佛大学前校长萨默斯曾经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奥巴马总统经济委员会主任。他在学校报告中说出如下事实,毕业于哈佛大学的校友大致有以下特征:得A的学生成为学者;得B的学生花时间,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好大学,传承家族的名望;得C的学生,则成了亿万富翁和捐助者。可见,在西式教育体制中的评分标准,也不能够成为衡量未来是否成功的标准。

  中式“圈养”与西式“散养” 爱与自由

  在辩论中西式教育方式不同时,学生们在论点、论据、论证中,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了中国“圈养”方式好,还是西方“散养”方式好的争论。仅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圈养”长大的孩子温顺、乖巧、听话,同时也刻板、拘谨、缺乏活力、也有可能缺乏创造力;“散养”长大的孩子活泼、独立、自由、奔放,尤其是富有创造力。

  在中国式“圈养”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以老师和父母为楷模和榜样,很难超越老师和父母走在时代的前列。在西式“散养”长大的孩子既尊重老师和父母,更敢于挑战老师和父母,因为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又有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新知识,这可能是老师和父母都未曾接触和了解的。“散养”长大的孩子在获取更多的知识后,往往走在父母、老师、时代的前列,成为可以引领时代前进的人才。

  专家说法: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孩子在1周岁以前,完全处于无知的状况,无论中西式家庭,对孩子都是无条件的爱,这时候讲道理没用,饿了就得喂,哭了就得抱。而中国家长几乎不会让孩子哭到嗓子哑,而西式教育的父母,就有可能让孩子哭到自己睡去。从2到4岁,孩子能够说300到1500个单词,语言发展速度是最快的时候。这个时候他开始学会选择,知道什么是“不”,孩子就会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规则,知道有些事不能做,知道什么时候被批评,什么时候被表扬为好孩子。5到10岁开始,孩子的道德和文化习惯开始形成。中国式教育中出现了“小皇帝”,霸道、自私应运而生。相反来看,西式教育在这个时期,学习尊重、分享和家庭整体。经常可以看到,西式教育下的孩子,对父母为自己做的每一件小事说“谢谢”,而中式教育下的小皇帝,则选择了理所当然的接受。

  结语:

  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孩子,从小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接受中国式的育儿观念、中国是的“棍棒教育”、中国式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教育理念,已经在每一个香蕉人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尽管有的辩论选手在不同时间,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辩手,在辩论结束后,面对记者的问题,均表示中国式教育有好的一面,但是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张立春)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