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李显龙:新加坡非常重视华社 定会保留华语地位

2011年04月26日 13: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新加坡总理李显龙。  中新社发 潘索菲 摄

  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5日表示,非常重视华社对政府的期望,并表明政府在带领新加坡社会向前迈进时,一定会保留华语和华族文化在新加坡的地位。

  在来临的大选中,执政的人民行动党除了引进华英双语能力强的新候选人,也计划大选后在人力部长颜金勇所领导的华社联络组之下,成立一个新的工作小组去拉近政府与华社组织的距离,并培养新一代的双语、双文化人才成为华社领袖。

  李总理25日上午在总统府接受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他将委任有潜力担任政治职务的新候选人沈颖领导这个工作小组,成员预计将包括另外六七名华语能力强的新候选人。

  他已为这个工作小组定下三大目标。首先,它应想出新颖的方法去培养新一代的双语双文化人才,以在日后担任华社的新一代领袖;二是尽管目前国人已经对华文和华族文化有兴趣,但小组还是可以制定出一些可行的新计划去激发人们的热忱,让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得更快、更广;三是新公民和土生土长的华族公民之间的融合也特别值得关注,希望这个小组可以充当“媒人”,主办多一些活动让双方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进而加强社会凝聚力。

  这个工作小组将把触角伸向宗乡会馆和中华总商会等华社组织,并在集思广益后把构想和建议写成报告提呈给华社联络组,然后交由政府考虑。

  政府了解华社诉求

  李总理坦言华社尤其关心华语与华族文化在新加坡的地位,政府也了解华社的诉求,而他也强调保留华语与华族文化对新加坡社会至关重要。

  “我们不断地同他们沟通交流,不断地跟他们一起组织活动,并看他们有哪些具体的问题需要解决,而我们也可以去做。但最重要的是他们要感觉到我们新加坡社会的发展,并不是朝一个没有华族文化或华语的方向走的。”

  他25日下午也见证了南洋艺术学院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签署合作颁发音乐荣誉学士学位协议的仪式。李总理指出这是一项重要的合作计划,也反映出政府对华社长期关心的南艺的支持。

  “我们所走的方向是要保留华族文化,还要保留华语和其他母语在新加坡的地位。我看如果他们能够在这方面安心的话,那其他具体的事情我们都可以解决。对于这两点,我们是很清楚的。如果我们不维持母语和华族文化,会失去自己的根,对我们社会的前途和稳定,甚至凝聚力都很不利。”

  在过去几届大选,最能代表华社的“南大生”陆续退下,这次也有几名南大生,包括义顺中区原议员王雅兴、丰加集选区原议员洪茂诚、荷兰—武吉知马集选区原议员符喜泉等都将引退,自然而然引起华社人士的关注,担心本身的心声将被政府忽略。

  对此,李总理指出南大生和华校生退任是时代发展的结果,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不过,政府仍然非常重视华社的地位和心声。

  “年纪比较大、50来岁以上的选民人数还是蛮多的,所以在基层和许多其他活动场合,如果你不能用华语沟通,是很不方便的。”

  因此,执政党的对策是引进一批有双语能力,能够以华语同华社和基层沟通的年轻议员,而他们也是双语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

  李总理指出,行动党在这次大选中派出的24名新候选人当中,有六七人的华语能力相当强。他还特别点名赞扬前高级公务员沈颖是当中最出色的双文化人才。

  “她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流利度,以及思想的敏捷都是很难得的。我们能够选到这样的人,就反映出我们双语政策的成功。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新一代新加坡人的典范。即使不能达到沈颖的程度,也应该向那个方向努力。所以,我相信他们会帮助我们跟华社和老一代的选民沟通,以拉近关系。”

  李总理表示政府实际上一直都同华社保持紧密联系,也了解华社的情况和需求,为这个社群解决了不少问题。自2006年以来,华社联络组已经到400多个华社组织“拜码头”。

  有了这样的基础,李总理于是听取了颜金勇和贸工部兼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高级政务次长陈振泉的建议,同意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让新引进的年轻议员开始同华社建立联系,亲身了解和处理华社所关心的事情,以及他们所面对的问题。(郭丽娟)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