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静是一名大学生,8岁那年随父母来到哥斯达黎加,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所以现在在一家中文培训机构找了份兼职秘书的工作。她说自己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但不怎么会写汉字,因此希望过两年大学毕业后能回中国学习汉语,将来从事中西口译工作。
因为家庭经济状况不太乐观,来这边十多年,她的父母只回过两次中国,洪静的两个妹妹洪怡和洪昕都是在当地出生的。因为父母西班牙语不好,很难通过哥斯达黎加的入籍文化考试,所以至今她们一家还持有中国护照。姐妹3人中,洪静和洪昕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洪怡却坚持自己是哥斯达黎加人。洪怡会说一点点广东话,但不认识汉字,更没有回过中国。
在当地,像洪怡这样在当地出生和长大,不怎么会说汉语的华裔二代非常普遍。他们没有回过中国,不了解中国。而作为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父母,则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中西兼备,既能在当地生活得如鱼得水,又能保留对中华文化的熟悉和亲近感。然而,在说着西班牙语、看着西方大片的环境下成长的华裔二代,离开了祖籍国的文化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在这里出生的很多华裔二代,除了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在观念上也同他们的父辈有着很多不同。第一代移民大多白手起家,辛辛苦苦从餐馆和小杂货店做起,对生活的艰难深有体会。他们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倾尽全力送孩子去当地好的私立学校读书,希望孩子可以出人头地。而子女这一代却很抗拒父辈强加给他们的这些期望,希望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安排人生。
李琪今年11岁,在一所私立小学读六年级。6岁那年暑假,她第一次跟妈妈回广东老家,对中国的印象是,饭菜很好吃,路上人很多,楼又高又漂亮。回到哥斯达黎加后,每次看到妈妈和国内的家人视频聊天,她就会凑过去听她们在聊什么,还时不时发表自己的看法。受到妈妈热爱艺术的影响,她从3年前开始学习国画和书法,而且每个周末还要到一所中文学校学习普通话。她说很喜欢上中文课。
8岁的岑小薇说得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两岁那年,妈妈把她送回西安,在姥姥家住了两年。刚回到哥斯达黎加时,她很不习惯当地的幼儿园,但没多久,活泼外向的她就跟当地的同龄孩子打成了一片。每到中午,就有一些同学围着她,看她午饭带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中国菜。和中国饮食文化不同,当地人吃的蔬菜种类很少。有时候同学们还会轮流试用她的筷子,以至于等她自己要吃饭时,半个小时的午饭时间都快结束了。刚上小学时,妈妈担心她不能适应学校的生活,但是老师对她大加赞扬,说她很开朗,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和老师同学相处得非常好。
提及她在学校的生活,小薇很开心地说,同学们都很羡慕她会说那么难学的汉语,因此她也时常在课间休息时教同学几句简单的汉语,这使得她在学校很受欢迎。另外,她还为自己知道很多和中国文化有关的东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她现在周末除了上中文课学习汉字,还跟一位从国内来的汉语教师学唱京剧。
方轩是个爱跳舞的女孩,在当地学校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小舞蹈明星,还经常参加校际演出活动。刚升入中学那年,妈妈从中国带给她一张中国民族舞蹈的光碟,她一下就被充满东方魅力的藏族舞和傣族舞所吸引,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今年春节前夕,她还在中国大使馆举办的文艺活动上表演了藏族舞《圣洁》。去年高中刚毕业,就有一所英国大学录取了她,但就在那时,她却萌生了去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服饰的想法。从那之后她就更加努力地学习汉语,还参加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考试,今年9月,她就要去北京读大学了。她说很开心能够去中国学习汉语和近距离感受灿烂的中国文化,希望再回来时能做一些促进哥中两国文化交流的事情。
对于这些华裔二代来说,注定了从懵懂时便要面对中西方文化的撞击和对于自己身份的困惑。同时,随着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华裔子女在国外接受中国文化教育,这些接受了西方教育的同时也拥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华裔二代在经历了最初的困惑后,最终会找到自己的定位。(记者 喻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