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玲之战”印象深刻
被问起印象最深刻的大选事件,李镐敬回答是“双玲之战”,即27岁的行动党候选人陈佩玲和24岁的国民团结党(NSP)佘雪玲。“双玲”都是政坛新人,而且在马林百列集选区交锋。
李镐敬说:“说实在的,我的确很担心她们的年龄和历练,是否能够胜任这样的职务。在韩国只有40岁以上的人才会出来参选,20多岁的年轻人应该追求家庭事业,他们还有很多该学习和该去体验的事物。”
来自中国扬州的杨妍(22岁,大学生)也是大选的积极参与者之一。她受访时直言大选很热闹,她因为考试刚过,于是到两场群众大会去看“偶像”。
杨妍口中的偶像指的分别是贸工部政务部长张思乐(白沙—榜鹅集选区候选人)和工人党候选人陈硕茂。
杨妍说,她也喜欢在面簿上看朋友分享的信息,如之前的国会辩论片段和大选期间的最新照片、个人发表的文章等。这些内容都促使她更深一层地考虑本地推行的政策。
对“反风”有担忧
虽然大选已经落幕,一些新移民也对相关课题的后续发展表示关注,其中感觉年轻人不够珍惜所拥有的,以及大选期间的“反风盛行”是一些新移民的担忧。
来自香港的名厨陈赞禧(56岁)受访时就说,大选让新加坡民主制度尽现,打破外国媒体经常冠有一党独大的独裁印象,是个好的方向。
向来敢言敢行的陈赞禧,谈到本地政治时就只有一个理念,行动党治国让人民安居乐业,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
早在1994年成为新加坡公民,陈赞禧并非首次投票。谈到对大选的印象时,他很感慨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思想不同,他们觉得要有对抗,不能一面倒。可是做人要实际,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府,有好的表现,应该懂得珍惜。”
陈赞禧说,自己28岁就移居新加坡,新加坡这三十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当我每次乘飞机回到樟宜机场时,瞬间就能感觉到家的温暖,这就是政府的了不起所在。”
在本地居住18年的印度籍移民古他(H.D.Gupta,公司执行董事)则对本地人大选期间更加敌视外来移民感到不安。古他说:“网络上针对新移民有比较偏激的观点,我希望这种不满的情绪只是暂时的,我们生活在这里已经有好一段时日,把这里当成家园,也为经济和就业做出贡献。”
他指出,如果负面情绪继续,甚至升温,那他和家人恐怕只好另寻归宿。
新移民严肃看待大选是可喜现象
受访政治观察家认为,新移民严肃看待大选是可喜的现象,这有助提高他们的公民意识,协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本地。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黄奕鹏博士指出,有新移民愿意加入政党是件令人鼓舞的事。由于2011年大选激发一代年轻新加坡人的政治热忱,且不分新旧公民,是个好的开始。这说明新移民不光是在这里为经济作贡献,很多人也对社区内及国家课题感兴趣。“所有政党都应该扮演这个角色——让新移民深入社区,听取居民心声,并改善人民生活,这些活动能提高公民意识。”
新加坡管理大学的法律系助理教授陈庆文也有同感。他认为,大选是个让新移民认识新加坡的好机会,此外从新移民对大选的关注程度甚至参与其他非执政党的行为,显示新加坡人先前对新移民的刻板印象,认为他们只是一群到本地淘金却没有归属感的外国人这看法并不成立。
“新移民问题在本届大选中不幸被政治化,选民把组屋价格居高不下和拥挤的交通问题都归咎于他们的存在,但各政党也都意识到这个群体也是选票的一部分,也是它们争取的对象,所以没有直接针对他们。”
政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许林珠博士对有新移民加入反对党不感到意外。“如果说100%的新移民都亲人民行动党,因为他们正是相信新加坡的体制而成为移民,那才叫人惊讶。”
许博士也说,既然工人党的王牌人物陈硕茂本身也是个移民,尽管当时他还很年幼,其他人也可能会跟随他的脚步。(李敏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