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行凶过度伤害
李安娜说,醉酒是犯罪的因素之一。喝醉后,大脑不能控制自己,“如果高兴,醉酒后更高兴;生气后更生气,酒精可能使人更加暴力”。杀害姚宇的凶手“过度地伤害”(overkill)受害人,攻击超过致人死地的必要,并持铁管进行强奸。她认为,此人曾经在华人超市打工十多年,一定很辛苦。“虽然他嘴上没有说,内心肯定很痛苦”。从报导上看,凶手不是故意挑选受害对象,而是不巧碰上了。
她指出,由于近年赴美的中国人比较有钱,也让有些美国人反感。有的华人表现出傲慢,让美国人不舒服。华人多半比较安静,见人不喜打招呼,也不笑,被美国人误认为不友善。“他们因不了解美国文化,成为美国人的攻击目标”。西方男人总认为“东方女人很神秘,对东方女人抱有性幻想”。东方女人的形象是,温柔听话,很吸引人,说话甜,不会反抗,从来不讲“不”字。而白人女性的模式是比较开放,勇于说不。所以,一旦东方女性拒绝抢劫和强奸,出乎施暴者的预料,施暴者就会愤怒,变得无法控制。
她的研究发现,喜欢玩耍的女生容易成为攻击的目标。“他们喜欢刺激、新奇的东西,就会到某些地方,比较容易遇到施暴的人”。有的人等在那里猎艳。例如,她们喜欢轰趴、夜店,就会引起这些人的注意。“如果暴露出有钱的迹象,更容易成为被抢劫的目标”。
她说,有些美国人看亚裔不顺眼,认为亚裔抢了他们的饭碗。目前,她正在做“美国人怎样看待亚裔”的研究,已经收集到几十份资料。从现有的资料看,“很多人不喜欢亚裔老板”。他们认为,亚洲人只是一个机器人,比较听话,可为我工作是廉价劳工,但不能做领袖。过去许多年,亚裔人在美国著名大学里学习很出色,但是很少人成为领导,“你的位置已经固定在一定的阶层了”。她说,因为白人眼中对东方人有个固定的模式,如东方人听话。“如果你的做法和我想象的不一样,我就会对你不客气”。
少数族裔 难获重视
李安娜认为,华裔女留学生被杀至今没有人做过进一步研究,因为英文媒体很少报导这类案件。她说,她每天阅读《纽约时报》,但是很少看到这类消息,“只能从中文媒体了解”。
她认为,主流媒体对白人群体比较关注。她举例说,1989年4月22日,一名白人女分析师在中央公园慢跑,被几名黑人强奸,消息上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如果一名少数族裔杀死白人,就会成为大案子”。少数族裔受到主流媒体关注要有一定的条件。“假设法拉盛的受害人是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女生,可能就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例如,2009年耶鲁大学的越裔女学生被实验室的一名实验员杀死,主流媒体的广泛报导就是一例。
纽约长大的华裔女孩李米雪2008年从江杰刑事司法学院毕业后,加入纽约市警察局犯罪现场组,负责犯罪证物的检验。2009年4月27日,芳龄24岁的李米雪被合租女室友发现“赤身裸体横尸床上,咽喉上插了一把尖刀,颈部被电线紧紧勒着”。警方发现其爱尔兰裔男友麦格克(Gary McGurk)为凶手,凶手被判入狱29年至37年。“主流媒体对此案报导很多,因为死者是纽约市警察局的工作人员”。她说,在纽约市布鲁克林的某些小区,凶杀案很多,但是主流媒体很少报导。
宋弘恩认为,美国没有人对中国女留学的遇害进行过研究可能是其它的原因。他认为,尽管人们看到一些华裔女生受害的案例,但是和美国其它的族裔的凶杀案相比,比例还是比较低。他说,由于样本少,取样也很难。
亚裔受害 比较特殊
宋弘恩说,美国司法部司法统计局2009年3月发表一份特别报告,题目是《亚裔、土著夏威夷人和太平洋岛国人的犯罪受害人》,“这个报告是根据2002年至2006年的统计资料做出的,比较可靠”。
他说,这个报告不是警察的报告,而是司法部对受害人的调查结果。在暴力犯罪的受害人中,印第安人的比例最高,1000人中有56.4个,其次为非洲裔29.1个、西语裔24.1个、白人22.6个,而1000个亚裔中仅有10.6个受害人,说明亚裔的比例最低。数据还显示,其它族裔中的犯罪率因住在贫穷小区和富裕小区而不同,贫穷小区高,富裕小区低,但是亚裔没有这种区别。
调查发现,亚裔受害人的比例与是否认识加害人有关,“亚裔容易受到陌生人的攻击”。在非亚裔的男性中,受到陌生人攻击的受害人占59.4%,而受到陌生人攻击的亚裔男性受害人占77%。在非亚裔的女性受害人中,受到陌生人攻击的占33.8%,而亚裔女性中,受到陌生人攻击的占51.5%。“这说明亚裔的人际关系还是安全的”。他说,在亚裔受害人当中,男性的比例超过女性。在1000个亚裔男性中,受害人有13个;而在1000个女性中,受害人仅有8.4个。从年龄段说,受害比例最高的是12岁至24 岁的年龄段的人,34岁以后,受害率下降。“已婚者受害率最低,而单身者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