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招牌英文化纽约"第三华埠"遇阻 华商指换招牌太贵

2011年07月13日 09: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招牌英文化纽约“第三华埠”遇阻华商指换招牌太贵
    在布鲁克林八大道街头随处可见中文标识占主体地位的商业招牌。(美国《侨报》/张凯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7月13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发端于纽约法拉盛的商业招牌英文占比问题在布鲁克林八大道遭遇“水土不适”,商家及社区齐声表示反对。

  商业招牌上的英文比例问题近期日益发酵,日前已经有议员提出议案,将商业招牌英文占比立法,要求在纽经营商家的商业招牌所用英文必须占招牌面积的百分之六十或以上。这一议案引发争议,而华商日益增多的八大道更是出现强烈反弹,商家和社区人士认为这一规定必将劳民伤财,影响生意。

  八大道交58街附近的永昌百货中年粤籍负责人简先生表示,当前市场差,生意不好,小商业者本已经营困难,这一新规定必将劳民伤财,而且严重影响以本地居民为主要客户的业者的生意。

  简先生说,自己在此间经营店铺十余年,政府对于商业招牌的规定确有发生变动,但之前的变动仍似具合理性,但此次变动缺乏合理性,一旦实施必将给商家带来严重损失。

  简先生指出,八大道社区商户的顾客大多为居住被称为“第三华埠”的八大道社区华裔居民,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对于英文并不谙熟,如果商标中的中文不够显眼,可能会因为无法吸引顾客的留意而丢掉生意。

  简先生指出,更换招牌对于商家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他以自己店铺为例,表示仅仅是布料招牌的彻底更换就需要约2000元的高昂费用,如果商家使用的是其他坚固材料的招牌,这笔更换费用可能高达上万。

  社区人士关雅泉认为这一改变违背了美国社会长期坚持的自由贸易原则,对于如华人社区这样的少数族裔社区的小商业会造成严重打击,不符合当前经济对扶持小商业、促进就业的基本要求。

  关雅泉说,商业经营应以顾客为主,如果顾客主要是华人,那么以中文占主要比例来制作商业招牌是可以理解的,而且目前八大道大量商家的招牌都附带英文,不存在英语母语人士无法理解的问题。

  关雅泉还表示,将尝试劝阻有关方面不要将其立法,不过一旦这一提案获得通过,他则将尝试在日后努力对其进行改变。(张凯)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陆春艳】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