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华人新闻

骆家辉外交生涯拉开序幕:不同文化融合迎新挑战

2011年08月14日 1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日,华盛顿美国国务院,骆家辉在国务卿希拉里的主持下正式宣誓就任驻华大使,成为美国首位华裔驻华大使。  

  中新网8月14日电 综合媒体报道,北京时间8月12日晚9时,新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抵达北京,作为美国首位华裔驻华大使,骆家辉的到来受到媒体关注。骆家辉能否在中美关系间刮起热旋风尚不得而知,但无疑从目前对他到来的受关注程度来看,他在掀开一场“人气旋风”。

  骆家辉携家眷抵京履新 称中美合作前景广阔

  北京时间8月12日晚9时许,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抵达北京,表示“很高兴到中国赴任大使”。

  骆家辉曾两任华盛顿州州长、刚卸任美国商务部部长、政坛阅历丰富。面对记者提问,此前已多次到中国访问的他面带微笑地表示:“我很高兴这次能够成为美国驻华大使,来到中国这个伟大的国家。”骆家辉还表示,他到中国后出席的第一个活动是13日呈递国书,并参观一些学校。

  面对有记者提问“中美关系之间还有很多挑战,您是否有信心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桥梁”,骆家辉回答,“我们真的很高兴这次能够来到中国,虽然长途飞行有些疲惫,我们全家人还是很高兴,中美之间有很多领域可以合作,也有很多契机发展两国的关系。非常感谢。”

  现年61岁的骆家辉,是美国的第三代中国移民,祖籍广东台山,父亲是参加过二战的美国退伍军人,母亲来自香港。对于移民身份给自己造成的影响,骆家辉深有感触。他不止一次说过,为自己是一名华裔感到自豪和骄傲。

  预计接下来他的首项重要工作,是迎接8月17号至22号访华的美国副总统拜登。骆家辉的外交生涯就此拉开序幕。

  忠爱美国无碍认同华裔身份 骆家辉努力学中文

  骆家辉,美国第一位华裔州长,第一位华裔商务部长,现在又是第一位华裔驻中国大使。他被奥巴马提名,并成为美国驻华大使,令在美华人引以为豪。对美国华人而言,骆家辉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梦”的实现者:祖父移居美国,当过侍者;父亲开小杂货铺;本人在美国出生长大,受良好教育,进入主流社会担任高官。

  但现在骆家辉说要学习中文。包含很多含义。骆家辉尽管娶了来自中国台湾的第二代华裔女子为妻,但是他不会说中文,这与能说流利的汉语和闽南话的前一任驻华大使洪博培相比,显然略逊一筹。

  骆家辉曾在“百人会”第20届年会上,感慨地回顾了自己年少时如何想做“标准的美国人”而“挣脱中华文化”的心路历程。整个青少年时代,他即要面对教师要求的“美国化”,又要面对父母的“努力往回拉”,例如他希望自己午饭能像美国同学一样带烤苹果派,而不是米饭。骆家辉的挣扎是很痛苦的,甚至为此和父母关系紧张。骆家辉最后说,成年以后,他才开始在忠爱美国的同时,深深认同自己的华裔身份。

  现在中文学校和青少年中文夏令营大热,给华人年轻一代提供了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寻找族裔之根的机会。骆家辉学中文,给华人的启示是,无论华人在地球的何处,都应认同自己的族裔身份,努力学习中文,了解中华文化,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骆家辉出使中国引各方关注 美侨界充满期待

  骆家辉获国会参议院确认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的消息传出后,纽约侨界人士均希望他能为中美两国搭桥牵线,为两国人民友好做出贡献。但也有人认为他作为华裔而在中国为美国做事,压力会更大。

  中华公所主席伍权硕说,骆家辉获总统奥巴马提名,27日再得到国会参院无异议通过,对侨胞来说,华裔得到重用,无疑是个喜讯。而相信中国也会寄望骆家辉也能为中国在中美关系方面带来帮助,所以,骆家辉的压力会比任何一任的驻中大使要重。

  崇正会主席吕坚强对骆家辉出使中国,充满期待。他说,骆家辉是个有才能的人,骆在担任华盛顿州长期间,其政绩是有目共睹的。而最难得的是骆有一颗中国心,因为骆在初任州长时不久便前往中国广东台山寻根。所以,他相信骆在中国工作期间,必定能为中美两国人民友谊及加强两国关系做出贡献。

  美东联成公所黄达良则认为骆是第三代华人,不会华语。不过,不论海外侨胞还是大陆同胞,看到有华裔担任驻中大使,也会有荣耀感。他觉得民主党的骆家辉是温和的人,他最记得骆就职华州州长时说的一句话,大意是“我经历了三代,才走了五里路”,因为当时骆的家距离华州州府有五里路。

  伍胥山公所主席伍林栋认为,骆家辉虽然是第三代“竹升”,但骆担任华州州长之初,便回到广东台山水埗家乡寻根,可见他也有一颗中国心,近10多年来访问纽约华埠,对侨界人士和亲友都很温文有礼,没有忘记自己是华裔。奥巴马也是看骆是华人精英,派骆出使中国,以加强两国关系。最后,他建议骆把普通话学会。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史词】
    ----- 华人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