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个体难寻归宿感
此外,记者调查发现,中秋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也已成为英国华人社群内部联络感情和社交的一个重要“由头”。
“虽然都在英国,有的甚至都在同一个城市,但因为在海外工作打拼都不容易,平时没什么‘由头’。也很少能在一起聚会,过春节和中秋,是全年里,华人朋友能在一起聚会的、不多的机会。”陈女士表示。
随着中秋的临近,英国各华人社区组织、侨团和同乡会也开始组织以“中秋”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中秋晚宴、聚会K歌或游船赏月是最常见的方式。
一些和侨社保持了密切关系的华人,过中秋有种找到了“组织”的感觉,在异国他乡的冷清气氛中,找到了一点慰藉。
但也有很多来英国不久的新移民,他们和老一代华侨的社团组织关系疏离,平时的交往人群也大多为同事和行业人士,由于工作繁忙和社交圈的差异,游离于同乡会和华社组织之外。
“平时和华人社团组织没有什么联系,担心去聚会显得尴尬,所以不会去参加这些中秋活动。”陈女士说。
楚先生也表示平日和传统的华人社团联系不多,虽然在华文报纸上看到了一些相关的中秋庆祝活动,但总觉得难以找到“归宿感”,与其去“凑热闹”,不如在家自己过。
英国老一代的华人移民的社团多以区域性的社区中心、组织为主,依靠社区活动和义工援助,在周边地区形成了一种邻里网络。
但新移民很多来英国不久,尚未定居或植根英国,与老一代侨团在情感、认同和习俗上仍存隔阂。
尽管近年来,新移民社团也正在兴起,但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局限于一定范围。
此外,很多华人个体对于社区活动等并不热心,主观上也会选择一种“游离”于社团之外的状态。
因此,即使通过中秋这样的传统佳节,也难以将 “游离”的华人个体聚合在一起,华人在英过节的气氛自然也难以凝聚。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或许只能通过一些“物质化”的形式,例如“吃月饼”等,在形式上守住传统的最后防一道防线。(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