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第十一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新加坡举行,此次大会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主办,主题为“新格局、新华商、新动力”,共有世界各地约4000名华裔领袖与企业家参加。开幕式结束后,本报记者对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张松声进行了专访。
张松声表示,过去30年,随着中国采取改革开放的政策,广大海外华商通过多种形式的投资、贸易和经济合作,在中国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升级、结构优化调整和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广大海外华商企业的成功经历也增强了其他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成为中国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带动力量。“正如朱镕基总理2001年在于中国南京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所说,中国经济能够取得这样的进展,华商的力量不可磨灭。”张松声高度肯定了华商对中国经济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
在经济规模上,世界华商已成为国际资本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011年3月《福布斯》杂志发布的2011年全球亿万富豪榜榜单上,中国的富豪人数位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富豪的上升势头更为强劲,和美国仅有24位新上榜富豪相比,中国出现了94张新面孔。“目前,华商在对华经贸活动中占了很大比重,很多华商取得了一定成就,就在海外继续发展。”张松声表示。
在投资领域上,改革开放之初,宾馆、酒店等服务性行业是华商投资的重点。此后,一些华商资本转向商业、房地产业,并进一步扩大到能源、机械、旅游、服务和金融业。近年来,华商开始在高科技行业发展。同时,更多海外投资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扩散,从祖籍向非祖籍地区延伸。
在地域分布上,华商的分布更加广阔。张松声表示:“以前华商只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分布,现在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中东地区也都能看到华商的身影,在拉美和非洲国家尤其涌现了大量的华商。”
在人脉网络上,“以前的老华商是传统行业的第一代移民,依靠‘信用’建立人脉网络,但这网络只是局限于华商来源地的区域性网络。现在的华商更加国际化,不仅懂得母语还掌握了当地语言,视野更加广阔,也更加善于利用科技力量和把握机遇。正如李显龙总理在开幕式上所说,华商不能单单依赖‘关系’,而是该转向现代化,不断寻求突破。”张松声说。
张松声对本报记者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商与中国经济的互动合作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华商对华投资依次经历了三个主要方向:一是改革开放初期,华商意识到中国存在的商机,在“中国情怀”的驱动下,很多华商到中国尤其是沿海一带投资设厂;二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面向国际,到别国投资,和当地华商合作;三是近十年来,更多中国企业与当地华商加强合作,共同到第三国投资。“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来到非洲和拉美,和当地华商合作。比如,新加坡就有很多华商与中国企业合作到第三国发展,这是一种新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始终在加强。”张松声说,“华商之所以选择新加坡,一方面是因为新加坡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另一方面也因为新加坡是多元种族的国家,在印度次大陆、中东和非洲都有一定基础。”
“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华商,对当地的语言、文化非常了解,因此,中国的民营企业和国企与当地华商合作,成功的几率更大。近年来,华商在这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张松声对华商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令人感觉欣慰的是,世界各地的华商都很关心所在国的可再生能源、环保等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发展,并不只是看到眼前的利益。”
张松声表示,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华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中国和世界都在前进,华商也要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能只把目光聚焦在那些老、旧的投资领域,而高科技、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华商应该更加注重这些领域的投资。“过去,华商对投资国当地的法律、规则认识模糊,现在,则要学会应对一些中国大陆企业的竞争,多思考如何加强合作、和平并存、共同进步。中国拥有海量的资金和人才,前景广阔。前几年是中国学习新加坡,今后如果要在中国投资,则要互相学习。”
“全球华商已经凝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形成庞大的网络,蕴含无限的能量。”张松声对本报记者说,“自从1991年首次世界华商大会在新加坡举办以来,世界经济重心逐步从西方加速向亚洲转移,中国的经济崛起也给全球华商带来了很多机遇,今后,中国在世界经济领域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一代华商也将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暨佩娟)